转自:济群法师
第六,出世还是入世
关于这个问题,导师从何为世界谈起,分析了一般人对世界主要有贪著和厌离两种情绪,并对比了各种宗教对世界的认识。
针对社会上认为佛教厌世的误解,导师从出家制度、出家原因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这一看法的片面性。因为佛教强调的出离心不同于厌世,其目标是追求解脱。厌世是消极、被动的,而出离心是积极、主动的,是以佛法智慧看透生命真相后的选择,之后还要精进修行。尤其是大乘佛法,要对一切众生心生慈悲。既要通达有为法的虚幻,培养超然心态;又要以慈悲心积极利他,广修善行。所以,佛教既有出世的超然,又有慈悲的情怀。
第七,无情还是多情
导师通过何为“情”、佛教所说的“有情”,以及佛教怎么看待情爱,指出众生在轮回中为无明所缚,爱结所系,流转生死,恒受苦恼。必须超越烦恼我执,才能成就慈悲大爱。针对出家是否无情,导师指出:世俗情感是染污的,以无明、贪著、我执为基础,是造成生死轮回之因。而在智慧认识的基础上,来自信仰和恭敬的情感是没有染污的。作为佛弟子,我们要像佛菩萨那样,以慈悲关爱一切众生,所谓“多情乃佛心”。
第八,随缘还是进取
导师指出,“随缘”和佛教对因缘因果的认识有关。随缘不是“随我”,也不是被动无奈的“随便”,而是审时度势,看清各种因缘后做出的智慧选择。随缘才能更好地进取,二者相辅相成。在世间做任何事都要有随缘的智慧,才能目标清晰,方法正确。用缘起智慧看世界,看人生,既可成就世间事业,也可认识生命真相,证得空性智慧,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