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语文教材编写人员:
您们好,我是一名乡镇上的普通教师,很感激能够给我们一个提建议做参考的机会!工作后我看到现在的语文课本,觉得很欣喜,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比以前多了,而且还有了文言文。在看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传统蒙学都有在教材中渗透时,我又想到一点建议,在此小心上呈。
因为我想到现代跟古代或近代已大不相同,古人甚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父母普遍都是有敬畏心的,好像也没听说有代沟、青春叛逆、离家出走等现象。而现在,不可否认的是,有着诸如上述问题甚至更严重问题的家庭相当多,原因暂不细究。加上现在的离婚率又这么高,实在让人忧心!常常是家家都有难念的经。
所以,或许在蒙学的选择方面,可以偏重于立规矩的那些,而不是三百千等偏重知识的这类。《三字经》里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指的是洒扫应对,古人先要学习这些,才有读书进修的资格。“小学”的内容丰富全面,比如如何孝敬父母、对长者的礼仪、如何习劳,日常态度的安详、稳重、镇静,面对长者的谦卑、恭敬,言行举止的端庄、严谨。我们现在的孩子正好太缺乏这些,而古人在平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孝心懿行,着实让人感动!通过这些学习,似乎能解决所有国民的家庭和顺问题!如此语文便能大展神威。
《论语》里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既然孝道和悌道是根本,我们就可以先选择关于孝悌规矩的书,如《弟子规》、朱熹的《小学》和《童蒙须知》。如《童蒙须知》里提到孩子的言谈时说:“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祥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学生把这句话深深记在脑海里,怎么还可能对长辈“一言九顶”?(低声下气是指恭顺小心的样子,不是那种低三下四)
《弟子规》的内容我们耳熟能详,就不再举例。另外《小学诗礼》也可,它的内容大多来自《礼记》,讲述了孩子应该如何力行服侍父母,只是生僻字有点多。另《社学要略》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童子每日早起,向父母前一揖,问曰:今夜安否?早饭、午饭回家,见父母,揖,问曰:父母饮食多少?晚上,看父母卧处,待父母睡毕而后退。父母怒骂,跪而低头,不许劲声强辩。父母勤劳,即来待作。父母久立,忙取坐物。父母唤人,高声代唤。父母疾病,煎汤尝药。此虽人子末节,少年先须日习。”这些内容可以让孩子从小知道关心体贴父母,其中的对父母跪拜应该也是有益的,因为当孩子对父母躬下身时,他会很容易生起恭敬心,而父母也绝对受得起。
这一类蒙学的好处是内容很清晰,把行为准则一条条列得很清楚,能时时处处指导小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而我们现在的德育,却像是只灌输了一些口头上的空话。比如课本上也说了要孝敬父母,但怎样就算是孝?具体怎么孝?这就没怎么说了。小时候我还以为只要好好学习有好工作,挣很多钱给他们花就是大孝了。后来看看《弟子规》,我几乎得零分,几乎一条也做不到,当时多么惊惧惭愧!但是我绝没有认为是《弟子规》的要求太过分,它说得很对,小时候对父母有一个谦卑、恭敬、体贴照顾他们的心,是真正懂事的表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孝也是不限制程度的,越孝顺越好,因为我们穷其一生也难报答父母的恩情。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孝道上多下功夫?
像《论语》、《孝经》等一些书也说了怎样才算是孝,如“色难”、“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以前竟然也从来没有学过!如果学生学过这些,谁还会给父母脸色看,谁还会打架斗殴,去危险区域,纹身割腕,熬夜玩手机?无论哪个学生也不愿意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
而语文课本中似乎还是文学作品占了多数。《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我们怎能不特别特别重视德行呢?
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去学美国人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文化几乎没有孝,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就是百善孝为先,以孝为根。不止是这些,我在慢慢的读书和生活中发现,他们远远比不上我们中国人伟大的文化!
另外由于现在社会普遍的心浮气躁,这一个《小儿语》则能大显作用:
小儿语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意念深沉 言辞安定 艰大独当 声色不动
相彼儿曹 乍悲乍喜 小事张皇 惊动邻里
遇事逢人 豁达舒展 要看男儿 须先看胆
喜多狂言 怒多横语 一时偏急 过后羞悔
自家过失 不须遮掩 遮掩不得 又添一短
男儿事业 经纶天下 识见要高 规模要大
饱食足衣 乱说闲耍 终日昏昏 不如牛马
因为蒙学出于古代,毕竟有一些在现代已无意义的内容,所以要适当裁剪。这个《小儿语》因为内容稍长,为适合读背百遍的需要我给减成了十句,重点保留讲述心平气和的这部分。如果把这首短短的诗背熟,再反复反复背,就会终生难忘。学生自然会在生活中口耳相念,字字体验,加上老师平时根据情况提示学以致用,这样就能把一个班的气氛从根处安定下来,并且恒久养成那种稳重、镇静的气质。这不管对班级还是对学生的家庭来说,都有无穷益处!
在其他蒙学中也总能感受到古人那种舒缓却又严谨的生活,那种正人君子的气象,如《程董学则》:“容貌必庄:必端严凝重,毋轻易放肆,毋粗豪狠傲,毋轻有喜怒。”另有“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等细则。
在日常行止方面,比如《幼仪杂箴》里讲到坐姿:“维坐容,背欲直,貌端庄,手拱臆。仰为骄,俯为戚。毋箕以踞,欹以侧。坚静若山乃恒德”。
最后一句说到:坐姿像山一样坚定、安静,是真正有德行的表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会要求坐姿端正,却不说明理由,或者说防止驼背,学生一旦没人监督就随意了。有很多老师还直接不要求。但通过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会知道原来坐姿是“德”的体现,就会从心里重视。
仪态也确实是“德”的体现,它体现着做人的态度。坐得正了,自然产生正气。而人如果越随随便便,这个人的毛病会越多,越管不住自己,这时修身就成了空话。我们有没有觉得,一个行得正、坐得直的人,往往就是一个正直的人,至少是一个处事稳重得体的人。
这只是其中几个例子,但我们已看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基础中的基础。学好了“小学”,学生不但谦卑,而且为人扎实、稳健、正气凛然!
对学生尤其是差生来说,毕业以后,曾经学的知识经常派不上用场,但语文课上学的这些为人智慧,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始终都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工作中,他们身上温、良、恭、俭、让的气质会很容易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在成家以后,决定夫妻和谐程度的也是小时候的教养;在年老以后,他们带出来的孩子也是孝子贤孙:这基本上就奠定了一生和谐幸福的基调。而家庭是国家的细胞,家庭和睦稳定,国家如何不定?
用这些做教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教师也能够同时学习。因为虽然这是小学生学的,但很多教师也一样难以做到,难以时时保持,在教学生的时候也一直在教自己!而我们平时学的那些课文就完全没有这个功效。
其他如《洞学十戒》、《童子礼》、《家诫要言》、《三字幼仪》、《朱子家训》、《演三字经》,这些文章里也有很多好句子可供学习、借鉴。但这些德育内容不能单纯靠《道德与法治》这种书来讲,这些副科受重视的程度太低了。
文言文有它的庄重感,自然而然会使人产生敬畏心,形成约束力,这绝不是白话文讲道理能比的!学完蒙学,也该继续学习儒家的《大学》、《论语》、《孝经》等书,要知道儒家奉行的就是忠君爱国、孝悌仁义,我们还何愁学生不知爱国,不知孝亲,不知尊师,不知友爱?同时这些书也是真正的人生智慧,我们要学就应该学高度有用的东西。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长大了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童蒙养正,并严格要求,在孩子小时候就养他的浩然正气。小孩子可塑性很高,教他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们小学语文的学习,该是多么重要!
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有多少问题啊!我是80后,在我记忆中,“叛逆”、“追星”、“个性”这些词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的,90后有了“非主流”,当年的“非主流”我也见识过,真是疯狂!现在00后的孩子也常常是管不了,还有如校园暴力崇尚社会青年、四五年级就明目张胆恋爱、沾染网络过于成熟、打父母打老师,好像都是最近三十年内才出现的。但是方才提到的蒙学教材,可以完全根治这种种乱象!
《大学》里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排在第二位,从古时候开始,我们就已经很注重家庭教育和伦理道德。如果不能使家庭和睦,这个人能算是真有学问吗?相信很多人会觉得难以置信。而现在,真的有很多人受完了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却依然过得摩擦不断、鸡飞狗跳,上了十多年学竟然没有学问,这是多么大的玩笑。我们的教育首先不该是为了每一个国民的切身利益?
课本上选的诗词和古文跟修身的关系不算太大,白话文虽然通过故事的形式讲一点道理,但那些道理就像枝叶一样,完全触动不到根本。而蒙学则是一个根,本立而道生,扎下了这个根,一生都不会走多少弯路。
另外白话文有没有必要学好像也很值得商榷。曾看到胡适之先生说,白话文叫做“我手写我口”,只要会讲话,就能写白话文。白话文的文学性在文言文面前太平淡、太苍白。
又曾见人这样说:“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经过整理精确化,简捷化,优美化,才把它记载下来。这样的语言不是普通语言,这样的语言叫做‘文章的语言’,写文章的时候,特别用这语言,是人造的语言,是升华的语言,是高度的语言。这种语言不在日常生活中,但是它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种文章的语言,简称‘文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白话来交流,来演讲,来做报告,但是学习语文,却似乎该学文言文,因为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文学水平。我们看古时候的文学作品,看近代的大家如胡适之、鲁迅、朱自清等等,都是读文言文长大的,而现代又出了多少大师?今年我看到一本《民国学生这样写作文》,感觉相当震撼,那些高小学生的作文,似乎跟现在文学系大学生的水平差不多!不只是文笔方面,德性和学养也同样不是现在小学生能想象的。
我们现在不但学的是简单的白话文,还要对它大加挖掘,精讲细讲,分析写作手法、主谓宾语法、中心句段落大意。这让我想起朱熹说的话:“圣人教人为学,非是使人辍辑言语,造作文辞,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齐家治国,方是正当学问。”我们岂不是与之相反?
又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如程颐说:“古之学者,修德而已,有德则言可不学而能。”所以我相信小学生扎下了德的根,文学水平绝不会低。何况这些蒙学文章的语言又那么严谨、凝重、优美,足以满足文学素养的需要。
最后还有一点担心,就是现在早恋、堕胎、婚外恋现象也很严重,种种撕心裂肺、支离破碎不在少数!在这方面,古时候的女子蒙学如《女小儿语》、《女儿经》、《闺训千字文》则很有用,因为它们能从根上,让女孩从心里注重与男子保持距离,这绝对不是现代那些性教育能比的!当然我们也要把书中关于三妻四妾,从一而终等内容去掉。古代对男女间距离规定得很严,也真是有其好处的,但放到现代当然要根据现实来调整,不过现在这个社会宁愿严了,也不敢宽松。因为我们看看网络上那铺天盖地的色情文化,鼓吹爱情的歌曲电视剧,还有性开放性自由的观念越来越严重。要知道,万恶淫为首,我们是有着礼义廉耻的民族,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可以随地交配,如同禽兽!
在此也摘录一段《女小儿语》
女小儿语
少年妇女 最要勤谨 比人先起 比人后寝
争着做活 让着吃饭 身懒口馋 惹人下贱
古分内外 礼别男女 不避嫌疑 招人言语
邪书休看 邪话休听 邪人休见 邪地休行
妇女妆束 清修雅淡 只在贤德 不在打扮
不良之妇 穿金戴银 不如贤女 荆钗布裙
笑休高声 说要低语 和柔小心 才是妇女
只夸人长 休说人短 人向你说 只听休管
长者当让 尊者当敬 任他难为 只休使性
邻里亲戚 都要和气 情性温热 财物周济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女孩容易受欺负,但根据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女孩其实更受尊重!且不沾是非,以后一定是无论到什么家庭都能带来温暖和平的贤妻孝妇。女子是端庄柔静的淑女,男子是正直伟岸的君子,这是比较符合常理的,符合周易的乾坤定位。而现在女人中女汉子很多,男人中娘炮很多,这又是一种乱象。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最灿烂的文明,纵然我们的科学技术不如欧美国家,但为人之道和处世哲学他们却远远不如我们。如果我们既提高科技,又在文化上远胜,如此便真是世界顶尖强国!天幸,现在也号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找回民族自信,我相信把这些国学内容加入语文教材一定是实现中国梦的一大盛举。
如果前辈们认为我所说的有不对之处,比如这些规矩会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会不会不尊重孩子,会不会过于严格,希望能给指出,我会认真详细解释,因为我查过很多资料,也深深想过,这里面亘古不变的道理一定没有问题!
我年少时也叛逆过,也个性过,向往自由讨厌规矩,曾认为孔孟之道是迂腐守旧的繁文缛节,是穷酸无用的之乎者也,当时也没想到现在的我会成为孔孟的卫道者。我受过很多罪,走了很多弯路,现在眼见耳闻很多人间惨剧,见到很多人在走我走的弯路,却爱莫能助,实是内心忧急!因此不顾自己只是普通晚辈,大胆进言,望前辈们海涵!盼前辈们能够三思我的建议,我也知自己文辞浅薄,贻笑大方,但此心昭昭,可鉴日月!为亿万炎黄子孙感恩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