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研班:成长是部带毛边的纪录片

键盘在指尖起落,这篇文章的开头被我反复敲击又重组。文档左下角的字数统计在387与0之间来回跳动,像极了2023年10月那个笨拙的新人——从便签营到拆书帮,从三级九拆到拆研班,每个起点都在追求完美中跌跌撞撞。而此刻,那些在拆研班的日日夜夜正化作文字奔涌而来,我终于懂得:成长不是精修的宣传片,而是带着毛边的纪录片。


就这样我推开了门

在我拿到拆研班入场券之前,一直和我并肩作战的张瑛老师、金莲老师已经在25期拆研班的名单上了。三级评审刚过,我甚至来不及细问这是怎样的旅程,只想着追随她们,就迅速进了群。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果决,竟成了我突破舒适区的开端。

2组成团


就这样我种下火种

拆书法讲座的任务下达时,我正发愁:扬州尚未建立分舵,到常州分舵需要两小时车程。观察家名纹、云釉老师的关键建议点醒了我:"重点在于赋能更多人”。我借来朋友公司的会议室,将HR同行们聚成初代听众。当PPT最后一页收起时,那些熟悉的笑容里闪烁的不仅是赞许,更是为我照亮的星火——原来这一年拆书修炼的元能力,早已悄然生长。而我也在扬州埋下了一颗有关“拆书”的种子。


在扬州的拆书课


就这样我驯服焦虑

一阶段的顺遂在二阶段化作滔天巨浪。日历上,破局故事、TTT便签、线上拆书课三座大山与年终考核、年会策划轰然相撞。此时,焦虑的情绪逐渐蔓延,看到伙伴们都陆续完成任务,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我索性将周末锁进书房:两个下午榨出8个TTT便签。通勤间隙偷师破局故事写法,抓住灵感,刷刷搞定。线上拆书课用心准备,最惊险的是开播时突接工作电话,所幸准备充足的教学设计稳住了全场——原来所谓从容,都是暗地里的兵荒马乱。

 

充满挑战的1月



就这样我读懂团队

组织分舵活动时,距离再次成为命题,我又一次犯难,随即跟观察家沟通,是否可以在扬州组织其他类型的活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我一度十分沮丧,幸好得到提醒,组织活动在于统筹安排、细节把控,是否到场并不是首要因素。这样很自然地选择了同组金莲老师的线下拆书课。却因没有考虑到招生、时间调配等原因,导致课程推迟,错过了三阶段的节点,以至于我们两个人一起用了豁免权。现在想来,还是自己没有在一开始就对接到分舵的时间安排,导致了在任务布置下去后,活动不能如期举行的情况。很懊恼,幸好有伙伴们的鼎力支持,当时间重新敲定,大家没有抱怨只有默契配合,看着文档里自动补位的分工表,忽然明白:真正的团队,是明知不完美仍愿把后背交给彼此。


团队的意义



就这样我将站在转角

三小时拆书课正倒计时,还在紧张地修改完善。特意将终章舞台设在镇江——新的城市,陌生的场域,连空气都充满未知。但我知道当幕布拉开时,那个曾经为了写一个便签反复修改的我,那个在写这篇文章开头时总是删掉重来的我,那个始终坚持却总是缺乏自信的我,终将带着允许瑕疵的勇气登场。毕竟成长从来不是准备好的盛宴,而是纵身跃下的决绝。


想象中的模样



后记:群聊里的时光标本

手指将拆研25班的聊天记录滑到了成群的那一天2024年11月29日-那天是对未知的兴奋;往下慢慢滑2024年12月14日紫凌带我们开了启动说明会—那天知道了拆研之旅上充满挑战;再往下划12月15日号,我们完成了组队,晚上我们就召开了第一次班会—那天结识了同行的人承诺一起走完这个旅程。再往下滑:发布确认任务、经验分享、小组班会还有大家的讨论和鼓励……很庆幸我在这里。


致谢:同行的伙伴和前辈的托举

何其有幸得见这般风景:小组内张瑛、金莲老师与观察家们、班班以及同期伙伴们的托举;扬州HR朋友、常州分舵、镇江分舵的三城守护。当三个城市的星光都落在肩头,那个在键盘前删删改改的我终于懂得:所谓成长,不过是无数人用温暖浇灌出的破土瞬间。


终章:致永不妥协的自己

从一本书开始我遇见了一群人,因为这群人,我昂首挺胸地走在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曾经害怕失败,胆小的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成长从来不是与完美较劲,而是学会拥抱那个跌跌撞撞却始终向前的自己。此刻,我望向窗外,春天的花开的美好,我终于能对2023年,初遇拆书法的姑娘说:你看,我们真的走到了比想象更远的远方。


美好的春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