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延莉老师的课,是幸福的。
十年前,我是坐在讲台下听讲的学生;十年后,我依然是坐在讲台上听讲的学生。一晃十年,重逢的缘分,让人喜不自胜。不同的是,十年前,不解老师的辛苦,十年后,才更懂李老师的认真。
听了李老师的很多课,都有一个印象:李老师,不管遇到什么课,总能轻松驾驭课堂。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课时为例,我坐在下面听课,李老师走进来,静静听完学生的课前诗词朗诵,紧接着请学生评价。评价互动过后,课堂就这么开始了。
李老师不看课件,不拿教材,她在教室里的过道里边走边用眼光扫视全班同学,接着问道:“上节课,留的两个问题,大家还记着吗?,第一个,为什么看到雪就想起了大堰河?”大家听到问题,低头看看课本,与同桌小声交谈几句,就有人站起来分享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说:“我觉得可能因为大堰河去世的时候,那天在下雪,作者此时看见雪,触景生情。”也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大堰河生前喜欢白色,作者记住了,所以看见白茫茫的雪就想起了大堰河。”……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李老师倒也不急,静静看着大家各抒己见。等最后实在没有学生发表见解了,她总结了每位同学的答案,并进行了合理的引导。“看到雪,能想起什么颜色?”大家说:“白色。”“那白色,能想到洁白无瑕、纯洁、高贵,对不对?那大堰河身上有没有与此相对应的品质呢?”大家异口同声答道:“大堰河的美好心灵和高贵品质。”……
就在这样和谐欢乐,又有思考的课堂氛围中,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我经常想,李老师到底是怎么做到这样看起来轻松,却又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呢?
课后与李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李老师之所以能稳控课堂,是因为,她每节课前都认真备课,将之前的旧经验不断推翻,重新组合,与时俱进。论教学经验,李老师已经从教十年以上了。我原以为她已经对这套教材烂熟于心了,就不用再在课本上逐字逐句写注解了吧。可是,我错了。当我在开备课组会时,看了一眼李老师的课本,我发现自己作为新人,下的功夫远远没有李老师的深。
李老师的课本时提前预习过的,她从标题到课后注释都做了详细的注解笔记。甚至在课前,就把活页作业中的群文阅读篇目看过,而且把能用得上的知识点都圈点勾画出来,补充到课本上来了。正是因为课前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正是因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李老师才能做到今天我看到的这样,看似轻松自在,却又能稳控课堂,因为知识在这一遍遍的注解、复盘中,已经在她脑海中生根发芽了。她授课,已经不再是借助课本讲课本了,而是知识融会贯通之后的自动输出。
其他的小细节,我就不赘述了。我深深认识到要想稳控课堂,必须扎实备课。
备课,宏观上,先要做到的几个方面:
快速掌握学生的情况,尤其是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能够叫上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是首先要做的,备课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备学生就是掌握学情,当然不是单纯地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叫出每一个学生名字只是初级阶段。叫出姓名的基础上,要迅速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习惯。
备教材,对于每一节课,对教材上的内容要了如指掌,不仅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还要了解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章节的连贯性。教材一定要精准掌握,否则的话,在讲台上就会显得很忙乱,不知所措。不明白的内容除了借助于网络之外,多向导师和其他语文老师请教,不能在课堂上出现差错,否则就会失去信任感,学生就会质疑老师的水平,就有可能放弃这节课堂。
目标引领要正确,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最核心的内容,是本节课要到达的目的,所以目标意识要强,要想方设法树立正确,这是方向问题。
课堂上所有的都是预设,要有突发情况的心理准备,所以作为新教师平时要在课堂上多观察,更要关心关注学生当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东西更要多关注,方便和他们取得思想上的交流。
扎实备课,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承诺,更不是停留在纸上的一行行苍白的文字。去做,永远是成功的第一步。
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