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前我看了一眼课程预告——《复杂对话与学生成长》,当时走在路上我在想怎么和学生复杂对话啊?平日里和学生说话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但学生还是和你一直处在两条平行线上,没有交点。再进行一个复杂对话,那不更云里雾里了吗?听了高益民教授的课后,方知自己理解错了“复杂对话”。 何为“复杂对话”?我们不急着去公布答案,先来看看高教授分享的几则生动的案例: 案例一:他孩子在日本上一年级时写下的日记以及老师在日记上的批复。日记一:今天,爸爸带我去了磁悬浮列车博物馆。听说2027年名古屋到东京之间将开通磁悬浮列车,40分钟就能到达,好快呀!(老师批复:你去了磁悬浮列车博物馆?老师在名古屋生活了这么多年,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博物馆。我也想坐磁悬浮火车去东京,可是要等2027年啊。我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争取活到那一天。)日记二:名古屋的乌鸦真多啊!他们会打开垃圾袋找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有时候把垃圾弄得到处都是。(老师批复:乌鸦可聪明了,他会观察,时间长了,他就会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扔垃圾,所以我们应该遵守扔垃圾的时间。)日记三:昨天我和同学去博物馆看了特效电影展,原来在电影里看到的大楼爆炸,原来是人用模型做出来的,真不容易啊。(老师批复:你又去看展览了。是啊,电影上几分钟的镜头,技术人员要干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真的是好辛苦呢,你看他们做事多认真呀!) 我们看了这位老师给孩子日记中的批复,作何感想?老师没有在日记中对孩子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做出任何评价,没有说他有几个错别字,有几句话不通顺或者没有写生动等等,但我们可以从老师如唠家常的话语中却隐含着一种教育的艺术——老师的话语,难道不是在引发了孩子观察生活的兴趣吗?老师的话语,难道不是在记录着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吗?老师的话语,又何尝不是在很好地保护孩子思想感情的兴趣?老师的话语,教给了他生活的态度,处世的规则。这就是师生间复杂的对话! 案例二:说不出话的小女孩 案例中讲的是一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个在课堂中有语言障碍的女孩子站起来迟迟不肯说话,师生耐心等待的故事。课后这位授课教师这样说:“也许对我来说只是一堂公开课,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会是她人生路上的重大转折点,会是她永生难忘的一堂课!” 我们看这样的教育观念去对待孩子,孩子怎么会不成长?孩子站起来,老师没有催她,同学没有催她,集体静静的等待与期待,让那个孩子的心灵就那样静静地绽放开来。这就是师生间的复杂对话! 案例三:原田老师的语文课 案例中讲到原田老师怎么设计问题,让学生充分对话、各抒己见,来把一首首简短的诗歌教长、教厚。给我们的启示:不要把答案限制死,告诉孩子没有固定答案。每一首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取决于作者 ,更取决于读者,再短的诗,也会厚重起来。这就是师生间的复杂对话。 怎么样?梳理在此刻我们是不是对“复杂对话”豁然开朗了呢?高教授用自己身边的案例,生动地解读了师生间该有的复杂对话。听一次课,自己的内心会警醒十分。反观自己的教学:学生一听到老师布置日记或作文,各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甚至是恐惧万分,这是不是与我们平常太多的字数要求、写法要求、三六九等分、优良中差等扼杀了其写作的欲望与兴趣呢?为了让自己的一节公开课表演得天衣无缝,我们是不是对一些把手觉得高高的久久的我们认为的差学生,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过?我们是不是直到现在都害怕孩子在考试中没写上教参书上的那个标准答案而丢分?我们千叮咛万嘱咐这道题就按我叫你的公式去做,这个词就用这个模式去赏析……简单的对话,死板的我们,会教出灵动的孩子吗?我们该好好反思了! “复杂对话”其实不复杂: 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促进学生思考讨论的对话,而不是急于说出答案的对话。要包容答案的多样性,在对话中,要等待、期待、尊重、倾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