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顾了一下最近自己记录自己时间花费的感受。但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只是被动的记录,好像记流水账一样。下一步一方面要定期去回顾一下自己的记录,反思一下能否有哪里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就是今天我想开始做的,能否主动去安排自己的时间。
好多人包括我自己下意识的觉得我已经在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啊,每天从早到晚不都是我自己在安排吗?我的时间我做主啊!
真的吗?至少我现在发现不是的,每天一早被闹钟叫醒,忙忙叨叨的折腾孩子起床穿衣,吃饭,上学,然后赶着去上班。到公司打开电脑,一堆邮件,微信,回回回,回复完了再查一下备忘录里要做的事情,哇,有的已经拖了好几天,赶快办吧。这中间唯一自己做主的好像就是开个小差,上会网,操碎了别人的心。(仔细想想这个做主也是自己的非理性自我做主了,不想主动思考,只想被动接受信息。) 然后吃饭,下午继续,回家,忙孩子,做饭,洗碗,洗孩子。哈哈,孩子睡了,再回复微信,顺便扫扫朋友圈。
噢,卖糕的,这真的是我自己在安排自己的时间吗?完全是被动的忙乱。这不是我在安排时间,这是时间在摆布我!It’stime for a change!
是时候尝试一下积极主动的时间管理方法了。这方面的方法其实很多,目的基本上都是要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让自己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实现更多的产出,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办成最多的事情。当然换成笑来老师的说法就是要积极主动的管理自己,因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
做了一些这方面的研究,觉得目前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
这四类事物的处理顺序是:先是既紧急又重要的,接着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再到紧急但不重要的,最后才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象限”法的关键在于第二和第三类的顺序问题,必须非常小心区分。另外,也要注意划分好第一和第三类事,都是紧急的,分别就在于前者能带来价值,实现某种重要目标,而后者不能。根据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的话:
第一类紧急又重要的,比如公司的主要业务,客户的移民申请,一定要放在第一位首先安排。
第二类重要但不紧急的,比如最新的移民政策学习,每天对新知识的学习。这类事物往往对自己个人及公司的长期成长有深远的影响,自己原来往往忽略,或者时间不够不能持续稳定的去做。针对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我觉得可以适用20/80原则,主要时间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些20%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80%的回报,但不代表你投入20%的时间就够了,这些事情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注意力。用一句我现在正在读的《原则》里的一句话:Allof your “must-dos” must be above the bar before you do your “like-to-dos”.你必须先做完你必须做的事,然后再去做你喜欢做的事。
第三类紧急但不重要,比如突然打进来的电话,微信等。这类事情有时候显得比较紧急,但经常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或者其实不是紧急的事情,但经常会干扰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或者学习。有时候一些小事往往消耗很多时间精力,等处理完,又要花时间重新调整自己回到刚才的工作学习节奏上。针对这些事,一定要养成习惯,比如,在处理重要的工作时,手机静音,关掉APP消息推送。等处理完手头重要工作后,再去看手机,回复信息等。
第四类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往往是我们要尽量少做的事情。比如我没事喜欢上网瞎看,闲聊等。偶尔调剂一下就好,一定不能沉溺进去,浪费大量时间。
另外一些小技巧也可以根据情况来使用,比如安排自己的日程表的时候学会使用标签,重要紧急红色,重要不紧急绿色,不重要紧急黄色,不重要不紧急不要管了吧。
具体工作是可以考虑使用番茄时间工作法,根据自己的状态,在日程表上可以以45分钟为单位安排重要工作,再加上15分钟处理一些杂事或紧急事件。
对付有时候会出现的空档时间,可以提前想好一个小时做什么,半个小时,10分钟,5分钟,1分钟做什么?比如一个小时以上可以读书,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可以考虑一下最近的工作安排,做一下头脑风暴,看看工作领域内有没有新的动态。10分钟可以出去走走,放松活动一下。5分钟可以看看邮件,微信,那些需要回复,有些好久没有联系的小伙伴要不要打个招呼。一两分钟可以闭目养神一下,做几个深呼吸。
当然说来说去,还是笑来老师说的好,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他不会听从任何人的安排,时间只会自顾自的流淌,只有管理好自己,才是所谓时间管理的答案!希望自己能够利用上面的一些方法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真正成为时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