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古代客家移民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移民城市,历史上也有过多次移民湖。改革开放前,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人口近40万,改革开放40年,户籍人口增至400万,常驻人口超过2000万。深州古代移民,方志、姓氏族谱以及口碑可稽者:一是宋元时期的广府移民:二是明洪武清康熙以来的客家移民,由此构成了深圳原住民中的广府和客家两大民系,客家人约占60%,居住区域主要分布在深圳市的中、东部地区,广府人主要分布在深圳市西部地区。

深圳客家移民

经田野调查,结合文献,包括方志、族谱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客家人从闽、粤、赣三角区山区迁徒归善和深、港地区,大致可分三个历史时期:

1、宋末元初。南宋末年,元兵南下,偏安临安(杭州)宋皇室仓皇南逃,行朝漳、潮——海陆丰——九龙湾——新会,涯门覆灭后,闽粤赣跟随文天祥的勤王义民散居环珠江口地区,龙华区观澜章阁村杨氏族谱记载甚详:“宋末帝昺年间由江西吉安府迁东莞六都章阁(今深圳观澜)”。据萧国健先生考证,宋元期间,自福建迁入者有林、陈、曾、吴、黄、刘六姓 ;自江西入迁者有文、候、陈、陶、邓、彭、廖、郑等姓氏。

2、明朝时期。明朝亦有部分客家人迁入深、港地区,迁入姓氏中可考者,自福建迁入的胡、张、叶、赵、蔡等姓氏 ;自江西来者有何、徐、袁、欧阳、黎等姓氏。另有赖、谢、苏三姓的原居地无考。各姓皆经惠、潮、深圳,而抵新界。

3、清康照八年(1669年)至鸦片战争前,大批量客家人迁入。即罗香林客家“五次迁移”说中的第四次大迁移。清朝康熙年间因遭“迁海”之灾,深、港犹烈。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康熙元年(1662年),三年两奉迁拆,(新安县)尚存人丁二千一百七十二”。康熙八年(1669年)复界,允许居民返回故土,可是原居民死丧过半,或部分不愿归里,故回迁者甚少。朝廷为增加沿海地区居民,遂招垦粤、闽、赣的客家人南迁深、港,给予减免赋税和发给牛马种子的优惠政策。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从康熙八年到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150年间,新安县的人口已增至239112人,村庄增至865条,其中客家村庄345条,本地人与客家人合建村庄208条。

清朝时期,自福建迁入的姓氏有刁、丘、江、李、利、邱、马、翁、郭、傅、温、游、郑、谢、蓝、萧等;自江西迁入的姓氏有朱、温、钟、顾四姓,自湖北(江夏堂)迁入者有罗氏;另有成、俞、凌、冯、邬,杨、翟等姓氏的原居地无考。梅江、东江流域迁入者为数更多。

所述客家人徒居深港地区,前后分三批而至。但事实上,第一、二批即宋元之间和明代迁入的客家人,他们的自我意识上不认同自己是客家人,因为“迁海前居住香港境内的客人因己长久定居,己不自知其为客,变成反客为主,称‘本地人’,如深圳,香港和东莞文天祥族裔数万之众,大多讲广府话,认同广府人,“迁海”“复界”后迁入的客人,才称为‘客家人”“。罗香林在《一八四二年前之香港及其对外交通》一书中亦指出:“明朝以前迁入的客家人,由于数量较少,且分散居住,故其入居后,必致操本地方言。自康熙以后招垦农民,则多为自广东东、北、韩各江客籍中人成批而至者,以其迁入为成批而至,故能保持其原有客语,而其居地亦有自成村庄。”

参考资料:[1]戚鑫. 深圳古代移民初步研究[J]. 客家文博, 2018(3):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迁移过程 古往今来,深圳的历史尤其是深圳的人口发展史,就是一部移民史。中国古代出现过5次从中原地区向岭南地区移民的...
    zhs6阅读 5,404评论 0 0
  • 语言概况 深圳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深圳的北部、中西部和东部大片地区,主要包括盐田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大鹏新区...
    zhs6阅读 5,349评论 0 0
  • 在建党百周年活动之际,计划走访上门到少岭坞少伸溪流域与沙龙龙坑五代荣龙坑溪流域一带的老支书老村长,本周二冒雨从龙坑...
    曲路浚ZJJ阅读 4,563评论 2 7
  • 讲座时间:2014年1月14日19:00——20:30 讲座地点:盐田区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216B 讲座题目:从盐...
    zhs6阅读 5,689评论 0 0
  • 客家人的生活基地是闽粤赣山区。但正如人们常说的“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那样,在潮汕平原,只要有丘陵地带,那里居住...
    钟海帆阅读 4,344评论 1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