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因为老家的房子要重建,需要奶奶回去一段时间。女儿还没有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在这里我和她爸爸又要上班,没有办法兼顾到她,就让她和奶奶一起回了老家。
在她回老家以后,每天给她打电话,感觉她在家里还玩的蛮开心的。在一个月后,我和她爸爸趁着周末回去了一趟,顺便看看家里的房子建的怎么样了。
我一直都记得我们回去的那天,女儿站在门槛那里,看到我们回来了,先是怯怯的看着我,感觉想亲近,又有点不想过来。我把她抱进怀里,她稍微挣扎了一下,就安静了下来。我抱着她,感觉软乎乎的一团,把我的心都融化了。我们一直呆在一起。第二天,我们要走了,她拉着我的手不放开,哭着让我带她一起走。我也差点哭了,答应她等房子建好后再过来接她和奶奶一起回家。走的时候,她虽然没有再哭闹,但是泪眼汪汪看着我们离开,一直目送我们到好远。
那次和女儿分开了两个月,回来后,她就经常黏着我,感觉她没有安全感,经常半夜说梦话喊妈妈。我意识到,这次短暂的分离,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让女儿和离开过我身边,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出差,我和她爸爸必须有一个人要留在家里照顾他们。周末经常带着她和哥哥一起出去玩。过了半年她的情绪才彻底稳定。
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需要家长的陪伴,特别是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安全感,是孩子情感的寄托。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的陪伴,会被他们划进亲近的圈子里,在后面有事情才会跟父母说,父母说的话他们才会听。如果在需要陪伴的年纪,父母没有尽到陪伴的责任,等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就会被他自动排斥在圈子之外。这时候父母再想苦口婆心的教育,基本上孩子都不会听从。
如何陪伴孩子才能达到效果呢?
首先,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还是自己带。有的父母白天要上班,有老人搭把手,但是下班后,父母就要自己陪孩子玩耍,带他出去散步,甚至一起做游戏。
其次,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后,要经常和孩子沟通,鼓励她把幼儿园的事情讲给你听,让你能够参与到她的事情中去。
千万不能父母在旁边玩手机或者看电视,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或者是父母经常加班,连孩子的面都很少看到。那只是住在一起的陌生人,不叫有效陪伴。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尽量把主动权给孩子,只要他不做危险的事情,他想玩什么父母都尽量配合,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主导能力。
总之,只要小时候你把他陪伴好了,后面你就会感觉到教育越来越顺畅。如果前几年没有陪伴好,甚至在孩子的生活中处于缺失状态,那你要花费成倍的时间去改善,并且还不一定会有效果。孩子在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出现,后面他就不会再需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