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童行学院
父母的任务是激发孩子,让孩子成为可以为自己负责的人。 --来源《李松蔚: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
激发孩子的什么呢?自主动机。自主动机与外部动机的界限是:只要做这个事情的结果是孩子想要的,我们就叫它自主动机,反之,就是外部动机。
爸妈要求我早点完成作业,否则就要挨骂。早点完成这个结果是爸妈想要的,明显是外部动机。
如果我完成作业后,就可以有时间看动画片,看课外书,这是自主动机。
自主动机是一把我们梦寐以求的钥匙,打开的是孩子对自我负责的新世界。
当孩子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激发出自主动机时,便能顺着李松蔚老师的激发式沟通三步曲进行对话:
1、目标确认
你希望达成什么目标?
当我们把主语换成你的时候,我们就在激发孩子的自主动机。这件事完全是你的事,做多做少完全取决于你,反正不是我的事。
2、责任分配
你打算怎么做?你需要我做点什么来支持你?
继续以你为主语,强化孩子对目标的主宰感与领地感,而我,是辅助你的军师。
在孩子思考怎么做时,引导孩子未雨绸缪,主动想象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以及做什么能够克服这些困难。
3、反馈
你从之前的尝试里收获了什么?接下来打算怎么做?哪些地方变好了,你是怎么让它变好的?这让你学会了什么?
自主的孩子,能从自己的经历里,主动吸收经验与智慧,开启成长的加速度。
下面就以写作业为例,来帮孩子练习怎样掌控自己人生的道场。
第一问:你算一算,从现在到睡觉前,有多少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和支配?
这个问题,意在给孩子赋权--时间是你的,你有权力也有责任自己安排。
第二问:如果把这些时间想象成一个圆饼,你要做的和想做的事情,都是来分这块饼的人。你分析一下,有谁会来分饼?你希望他们分别拿走多大的饼?
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孩子居中统筹时间资源,权衡时间与事情之间的供求关系。当事儿一个个随机地从脑海里,跃上纸时,正是孩子学习分类和管理的好时机。
第三问:如果你希望用1小时完成作业的话,你可以分析一下,平时写作业的时候,都有哪些东西会影响你写作业的速度或者状态?你打算怎样解决,希望我怎么帮助你?
列出写作业的绊脚石,不妨引导孩子在纸上画三个圈:环境、作业、自己,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环境的因素:如桌子上东西太多、房间里的玩具、客厅的电视声等。
作业的因素:如背诵很枯燥、计算很无聊等。对于枯燥的背诵,如果闭上眼睛,一遍背诵,一边想象自己走进背诵的内容里面呢?进行计算时,如果想象自己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买东西呢?
自己的因素:如注意力不集中、上厕所、粗心等。对于注意力问题,不妨给出一个注意力时间,在此时间后,留出适量的休息时间,令注意力有离场的缓冲。
第四问:你刚才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你都用了什么办法来解决?有哪些经验可以讲给我听听?还有哪些可以继续努力,做得更好的地方?
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孩子复盘和反思。
第五问:你的经验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帮你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意在经验的迁移复用。
这五个问题,帮我们拆掉战场,帮孩子建起道场。在这个道场里,孩子修炼到的是掌控感,一种对自己、对时间、对自己要做的事情由内而发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