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去参加一个读书活动,地点在一家早有耳闻的独立书店。这家书店的位置有点难找,在一条支路的街道服务站楼上,书店的招牌甚至都没有面向马路而是悬挂在转角,这使我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得以入内。
活动是由一个读书会举办的,与书店无关,虽说只是借用了场地,但书店的店长和店员却大方可爱,很乐意一起参与。店长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二三十岁的样子。他连连说自己不是老板只是店长,和很多人一样,以前只是这家书店的顾客,然后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对它产生感情才留在了这里。以前的店面位置并没有这么偏僻,它在繁华的文化路,因为租约的关系,才不得不搬到了相对冷清的南街。店长说,自从搬来后,每天的客流量还不到过去的三分之一。
题图这张照片就是在那天拍的。不大的书店井井有条清新雅致。和多数独立书店一样,它销售着周边和咖啡,认真地举办文艺活动吸引顾客;和多数独立书店一样,它利润微薄,只能小心翼翼地保存自己。
在我熟悉的五家独立书店里,有两家都经营惨淡,其中的另一家不久前也已经清仓转让,它的店面要被旁边的数码店吞并,将成为大型手机城的一部分。这样的变迁多么具有讽刺意味。而更让我五味杂陈的是,我曾路过它无数次,却从没有停下来走进去买过一本书。
人们都说是线上书店的存在威胁了实体书店的生存。一些电商网站只按图书定价的6-7折销售,每逢节假日更是有折上半价的优惠,加之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使得实体书店在价格方面毫无优势。但是,那些线上书城在成功占有市场之后并没有因此而大赚一笔,它们依靠图书得来的直接利润并不如看上去那么丰厚。多数人选择在活动期间大量购入图书,折上折后每本书的价格只有定价的3-4折左右,而每本书的纸张、印刷以及版税成本就占到定价的百分之三十。电商销售图书,要的并不是高额的利润,而是网站流量和用户粘性。事实上,出版商对这种破坏市场的价格战也非常不满。
独立书店的衰微是整个纸质图书销售的缩影,数字化出版正在崛起。也许人们会坚定地认为纸质书不会没落,它拥有许多电子书无可比拟的优势,或者说是情怀,那种纸页和墨香缱绻于指间的美好感受,但是,历史的洪流也曾卷走过竹简书写工匠的叹息。信息技术对传统出版影响巨大,独立书店自然也被裹挟其中,举步维艰。
能支撑独立书店走下去的,不仅有政策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更多的是它的内在。面对这些冷冰冰的事实和数据,我始终说不出为什么,只是心中有一团模糊的东西使我一直固执地相信,纸质书和书店也许会衰微,但绝不会消亡。
让我继续说回开头提到的那家书店吧。上次活动结束后,有天大家在一起聊天又提到了那位店长,一个朋友说自己以前就认识他。小伙子热爱摄影,走南闯北因为一家书店安定下来不容易。他非常爱这个书店,朋友说,店里生意不好时他还会出去打工,用挣来的钱养着书店继续经营。
我心里的那团模糊突然变得清晰而透明,是的,独立书店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