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这本书之前,无知的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职业生涯咨询这个行业,这是一本旧书,一个同样喜欢读书的朋友推荐的,而我一放却是两年。现如今,生完孩子的我,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次陷入了瓶颈,不知道从哪里突破,更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可能,企图用书来解答我的困惑。翻完书架,似乎只有这本书最为合适,读完之后果然如醍醐灌顶。
如果说刘同的《青茫三部曲》能给予我们些许青春迷途中的光亮,那么这本《在人生拐角处》,可以说是手把手的教我们职业生涯的困惑该如何去解决。如果你也正遇到职瓶颈,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迷惑或彷徨,那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相信它能让你的人生更顺利的转弯。
这本书的作者是赵昂,看到这个名字很陌生吧,那古典呢,再者《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相信大部分人看过吧,赵昂就是和古典从事的是相同的职业。他把十多年来各行各业的咨询者经典案例,整理、归纳、总结汇集成了这本书,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不同阶段的自己。
01
如果你是毕业两年的学生,你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毕业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然后就找了一份待遇各方面都还不错的工作,但不到一年之后你发现,这与你想象的工作相差甚远,要么工作内容单调乏味,要么感觉自己学不到东西,得不到进步,升值加薪更是无望,然后你就成了职场里的“跳跳鱼”。
可是,越换越迷茫,越换越备受打击,你开始自我怀疑,你开始受到各种挫折的打击。作者说,这样的心理源自三个方面:
一、缺乏职业思维。职场和学校是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获得认可的,换了场景,你却不换思维,不受打击才怪。有些人在学校的时候极少参加社会实践,进入社会之后就更不知道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工作中了。
二、人际关系危机。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打交道的除了父母、老师,就剩下同学、同龄人,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而职场中,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观点、领导上下级、新人和前辈等多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超高的情商,根本搞不定。
三、理想化职场。初入职场我们都带着焦虑和紧张,但又带着憧憬和向往,期待自己可以一举独立。可是后来发现花钱容易,挣钱难,稚嫩的肩膀要扛起生活的压力,你才体会到什么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遭遇了这些困难之后,我们总是企图用换工作、换城市来改变现状,殊不知这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最多只能算是一种逃避,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解决,作者说:
人们总是会被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束缚,对自己渴望的东西缺少关注。不管哪个生涯阶段,新入一个阶段都会有一段需要适应的低调期。这段适应期里,没有什么比提升能力更值得做的了。不必纠结于选择,不仅是没得选,更是没能力选,不如先发展起来,认真的积累不会白费。
02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妈妈,你是不是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休完产假,自己的工作被替代了;回到岗位上,由于小孩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你需要经常请假,因此被领导边缘化;又或者你觉得之前工作太辛苦,此时你想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精力,所以你无法平衡工作与家庭?
那么,对于这样的职业问题,作者的建议是:先找到自己的重心。因为在这个特殊阶段内,精力、资源都有了各个方面的限制,你只有从心出发,找到你的重心,你才会有正确的取舍。但是如果你觉得只是取舍不能满足愿望,有重启职业生涯的打算,那么方向很重要。
对于一个新方向的探索,作者建议需要这么几步上的考虑:
一、寻找,并确认一个合适的方向;
二、看到可能的障碍并排除;
三、整合之前的资源,进行逐步迁移;
四、进入新领域的能力提升计划。
职场有生活的平衡是每个职场妈妈的诉求,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我们要先找到不同阶段的重心,明确每个重心的方向,发现不同重心之间的联系,才能成为一个高超的生活艺术家。
03
初入职场没有选择,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成为职场老手之后,面对着一成不变、一眼能看到底的工作,你又感觉到无助和绝望。此时的你,也许身怀绝技,被猎头抛来不少橄榄枝,但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你又纠结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此时如果有两个选择:一是待遇比之前好一些,但工作内容依旧一成不变;二是你自己感兴趣的行业,但纠结于自己没有经验,不敢轻易去尝试,放弃又觉得可惜,或者有其他不同类型的选择。当你无所是从,不知道该如何做取舍的时候,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1、分析每个选项背后自己看中的价值——既然纠结,必有所图;2、分析这些价值之间的关系,根据资源和自己的特点,安排不同价值在不同阶段的满足顺序;3、选出当下阶段最理性的选项;4、有什么办法可以兼顾未来的价值——给其他选项一个说法。
看了这样的提示之后,你的思路会不会清晰一些。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纠结是一个机会,是一个我们认识自己的机会。如果我们在纠结中找到了自己,那么我们就是能驾驭欲望的人,我们就可以知进退、晓取舍。
04
如果说你经历了上面的选择,可你依旧不满意现在的职业现状,或者对未来职业有所担忧,那么你只能转行。在很多人看来,转行意味着转运,我们期待换一个行业自己会发展的更好,但总困惑于如何实现平稳转行呢?
在想要转行的心理过程中,我们总是有着这样的困境:
一、对自己现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了解甚少,找不到非常确定的方向;
二、可能自己心目中有感兴趣的行业,但是自己并未真正的从事过,能不能把兴趣变为工作而不再次陷入厌烦,这个不好说,心理没底;
三、转行成本太大,迫于各种平衡和生存的压力,自己害怕从头开始后的一无所获。
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境,一个具体可行的转行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作者建议说:
1、确认只有转行才是职业发展的唯一路径;2、不考虑成功的可能性,在转行去向上确认每一个选项对自己价值的满意程度;3、盘点自己的资源(能力、经验、人脉);4、在所有满足自己价值的选项上找到最接近资源的那一个作为开始。转行的路上永远没有捷径,有耐心才最快。
看到这样个制定转行计划的步骤,你有没有找到思路呢?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如果我们真把转行当成一个梦想,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勇敢且坦然。我们能承受得住转行过渡期的低谷,那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05
当然,以上的种种可能都是我们在职场中客观存在的困难,当然还有主观很难克服的困境——职场人际关系的处理。
大家都说职场是一个小江湖,有趋炎附势的,有左右逢源的,有扶摇直上的,也有打压排挤的。但有趣的是,不管别人给你的传说是什么样,到头来我们却都成了温顺而驯服的。我们都希望以少年老成的方式,在职场中混的游刃有余,可最终都是:双方各怀“恶意”揣测,把对方列为“假想敌”。
这样的揣测成了一堵墙,将人们隔在不同的地方,我们不愿意看到彼此的光,所以工作也干的身心俱疲。那怎样解决这样的困境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
评估关系的实质利益点,一开放合作的心态主动沟通,在大家一致点上建立共识,存疑点上搁置,不同点上我行我素,快速通过。如果足够开放,你就足够强大。
以上就是我从本书中摘出来的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最常见的困惑问题及解决方案。当然,这本书里列举的更为详细,案例更加贴合实际。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你的职业生涯经历可能不止类似于一个故事,当然也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未雨绸缪。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作者多么有名气,也不在于辞藻多么华丽,而在于它出现的时间刚刚好,它恰好解决了你当下的困惑。马上要休完产假的我,在还不知道自己职业的方向该如何寻找的情况下,看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我要把爱好——读书变成正职(本书提供的可行方案),努力用半年时间,最多一年时间去验证这个方向是否正确,然后开启职业生涯的新阶段。
一本好书值得推荐,更值得分享,愿我们都能用读书增长智慧,改变生活。这是唯一一本想多读几遍的书,如果你也有职场生涯的困惑,那么不要犹豫,相信我,它会给你前进的方向指一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