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反思,每日觉察,发现自己真实的一面——每日一省2021-09-24

今天儿子发微信说,他们学校国际交流处征求他的意见,看看有没有意愿留校,在学校国际交流处工作。儿子征求我的意见。

如果是以前,我会在我的认知里,想当然地谈自己的看法。比如,学校有编制,肯定能把户口留在北京,在学校行政工资不会高,好像侄子当时留在北科,工资就几千块钱。在学校相对轻松等等,然后让孩子仅作做参考。其实,我并不了解北语行政工作的任何现状,也不知道侄子当初留校到底工资是多少,更不知道户口能不能留北京等等,都是在想当然,在自己的认知经验里,给孩子指指点点。虽然是对孩子说,仅供参考,但也会影响孩子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会像我一样,不去做全面的调查,充分地了解信息,理性分析,做出判断。这才是最可怕的。

纪琼导师的讲座中有一句话,也是我们讲座时常见讲的,幸福人生规划——有目标的人生是航程,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流浪。

导师还常说一句话,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和判断。

于是,在孩子征求我的意见时,我说,你告诉我当老师征求你的意见时你说你心动了,那你因为什么心动了?儿子说,工资待遇自己能接受,在国际交流处还可以做翻译,有节假日还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其它专业。学校也能解决子女上学问题。而且老师说了,这个机会很难得的。

我说,看来你了解的信息不少了。我还想到一点,在这个部门工作,你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你对你的人生怎么重新规划,这些你是不是清晰。

儿子说,在职业规划上还不够清晰,抽空儿我再找老师聊聊!

我说好的,多占有信息,重新做个规划,做出清醒的选择。

儿子说好的。

爱人回来,对我说,孩子能留校也不错。我问他,你觉得孩子留校不错在哪里?他说了几点。我问他:“是你了解的,还是你认为的?”他说:“是我认为的,这样是不是不合适?”我说:“我再问你一个问题,我们都做一个觉察,好不好?”他说:“好的,问吧!”我说:“你觉得我们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经验去评判留校好与不好合适吗?”他说不合适。我说以前我和你一样,也是这种思维模式,获取信息的能力很低,经常凭自己的经验去推测,现在学习了,有觉察了。开始有意识的跳出自己思维的惯性。我会想如果是我选择职业,我需要了解那哪些信息。我想到,我要了解待遇问题,和职业发展方向。于是我问孩子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都了解了,就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了解全面,就提醒他一下。我现在不会先评判工作的好坏,不会先表态,先下结论。

爱人说:“你说出来了,我也注意到了,是不太合适!”我说:“我也是最近觉察到的,得使劲提醒自己,不然也会犯这样的毛病,轻易下结论,好为人师。”

于是我们又聊到,当初我提议让他考社工师,他说社工师是什么,没听说过。我让他打听一下。他问了他的在人事部门工作同学,同学说从来没听说过,都是骗人的。后来他没再问别人,也没去了解,于是这个事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两年后,他实在想学点东西,我给他提供了心时代培训社工师的信息,他考了社工师证,我们县民政部门联系他,他才知道这个证书很有用,含金量很高的。现在回想起来,他的同学其实也犯了凭自己的经验贸然下结论的毛病。他应该说我不了解,没听说过,你可以问问其他部门等等。因为关系近,所以就会好为人师,轻易下结论。爱人自己也意识到,其实自己也是脑子懒,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

我们两个人讨论着,反思着,真的发现了自己很真实的一面。

每天反思,每天觉察,每天进步一点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