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作者将母亲从年少到婚嫁、生娃、抚育女儿成长的坎坷经历,一一叙述,言辞恳切,饱含浓浓情意。
一、母亲到底有怎样艰辛的半生
这里可以分为四个小节体现:
1.原生家庭的悲哀,困住了母亲
母亲年少时生长在一个特别偏僻的小山村里,家里有八个子女、自己排行老二,然而由于老大姨妈脑子不好使,外公不能干活,外婆爱走亲戚的各种情况叠加在一起,不由得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家中这样的情况,使得母亲初二就被迫辍学。母亲又长年在家里受外公压迫,终在十六七岁的年华艰难逃出家中,出门务工继续补贴家用。
2.两代人的纠葛泄愤到母亲身上,嫁给父亲陷入更大困境
父亲与母亲的结合,原本是恩爱的,是阴差阳错中的缘分使然。在婚姻的最初几年,俩人感情一直很好,父亲待母亲确实不错。
婚姻的初期,让母亲处于艰难处境的是——父亲的家庭。父亲是爷爷奶奶心头上的矛盾与刺,当初是他们想要儿子,但据算命的说,儿子要下来,女儿会死,结果父亲生下来,姨妈真死了。
爷爷奶奶出于某种矛盾,儿子是他们想要的,但又因为他们认为是父亲的出生,导致姨妈的死亡,这是心头搁不住的刺。但他们又不好对父亲做出什么。于是,当母亲嫁给父亲后,他们将心中积攒多年的怨恨全都一股脑泄愤到母亲身上。
母亲婚嫁时,爷爷私吞红包,爷爷奶奶准备的是盖了二十年的破旧棉被。
母亲生娃时,受尽公婆侮辱,生了三个女娃,奶奶一个骂的比一个厉害。
母亲从一结婚就被公公婆婆收拾,公婆针对母亲,各种不待见母亲,奶奶花式作妖。 使得母亲处境十分艰难。
3.三女降临,父亲的变故让母亲如履薄冰
母亲生妹妹后的两年,奶奶由于脑溢血不慎摔到半边瘫,自身不保,自此作妖少了很多。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波折正在等着母亲。这次是父亲的变故!
母亲生妹妹时产生了一笔金额不小的罚款,使得父亲不得不外出务工补贴家用,父亲却在外面染上了赌博的恶习。
从此家中再无宁日!父母亲的争吵日益激烈,父亲开始了第一次家暴,往后的日子家暴更是家常便饭。母亲经常被父亲打得血淋淋。
母亲与父亲的战斗更是维持了十来年,妹妹突生的一场大病让母亲雪上加霜,爷爷的去世没有让父亲回心转意,反而变本加厉,变卖家产。母亲在反反复复的家暴中,终于绝望,走出家中,远离父亲,领着妹妹到城里租房去!
4.女儿们的叛逆,让逃脱出门的母亲一刻也不能消停
租房的日子,妹妹正读初中不学无术,到处鬼混,我上高中暗恋男生,成绩直线下降,姐姐出社会早更是浪得不行,喝多了动不动说跳楼。我们姐妹三,个个不是省油的灯,把母亲折磨得够呛。
二、母亲的平凡而又伟大
母亲这个词饱含了所有的艰辛、苦楚,母亲十月怀胎,生娃不易,经受巨大疼痛,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子女成长,为孩子担心受怕;母亲尽职尽责在这个岗位奉献一生。母亲听起来很伟大,却很平凡,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成为母亲,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母亲。
在作者的笔下,母亲是很平凡甚至卑微渺小的一个,作者的母亲原生家庭十分贫困,出生在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里,母亲本人一米五不到的身材,仅仅有初中文凭。可是,就是这样的母亲却极具闪光点,在生活的磨难中,乐观坚韧地活着,具有非凡的毅力。
少年时,母亲作为家中主要劳动力,一人顶起了家中的重担,一边有条不紊的分配着任务给弟弟妹妹,一边扛着犁头拉着牛,去到田里干活。这俨然一个小管理者的气派,又一个妥妥女汉子的做派。
等到弟弟妹妹长大后,母亲十六七岁的年纪仍然受着外公的压迫,不能出去,母亲为了逃脱家中,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力,这里可以看出母亲是很具有反抗精神的。这种反抗精神持续到出嫁后与作妖的爷爷奶奶的对抗,与因染上赌博恶习而家暴的父亲十年战斗。
在文中,有几处都体现了母亲勇敢的反抗:“我母亲看着亲戚在也不好忤逆我奶奶,她一步一步往后退,奶奶却得一步,进一尺,越来越过分,母亲便抓住奶奶的手,十分镇定的告诉他,如果你再进一步,我不敢保证你的安全,请你自重!”
奶奶去世时,“安葬之后依然是为了钱打架,但这次是我母亲反抗最厉害的一次,她一斧头划了我父亲的手,缝了十几针,也是因为这次我父亲才开始收敛,不敢再打我母亲”
母亲又是坚强乐观的,“即使日子这样艰难,母亲还是精打细算的努力把生活过好。”把家中的开支降到最低,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衣旧鞋,盖的是草棚旧被,但这是她所能尽的最大努力,她能保证我们饿不着,冻不死。
母亲又是尽了所有责任的,为了家庭,为了子女,默默承受着一切艰辛。父亲家暴时,为了三个女儿一再忍受。为了给到女儿们该得的一切,母亲倾尽所有。
最后,母亲就是这样艰难地与我们一点点磨着,“陆陆续续,我们都结婚了,我母亲依然日益奔波,只为了给到我们她觉得该得的东西!但日子并没有那么顺畅,我姐和我妹又相继离婚,我妈又承受着一个母亲最难面对的事,最怕儿女过得不好!”
母亲的平凡在于卑微、普通的身份,她生活得这样艰难,被婚姻牵绊,这大概是很多穷苦人的生活缩影。母亲尽职尽责,也不过是众多母亲中不起眼的一位。
但是,母亲又是伟大的。她的这些痛苦艰辛,在作者细腻的笔触,在一个小小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中被放大。作者母亲艰难的处境始于穷困的原生家庭,她的坚韧乐观精神也由此练就。
而母亲是包裹在重重矛盾中:原生家庭的穷困是一层矛盾;嫁给父亲,无端卷入父亲与爷爷奶奶中的矛盾;爷爷奶奶飞扬跋扈的性格又是一层矛盾;母亲自身的不幸,在这种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不由得生了三个女儿,这是一层矛盾;父亲在这种家庭的培育中长大,似乎注定了父亲与母亲往后的大矛盾;女儿们的叛逆这也是一层矛盾。
而母亲在这重重矛盾中艰难地前行,捱过了前半生,建起了新房,对爷爷奶奶后来的丧事办得体面,也抚育了女儿们长大成人。这无疑是伟大的。
三、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流露
文章长达七千字言语,长长的叙事,却道不尽母亲半世艰辛。作者浓浓的情意,在文章的题目中真情地体现——下辈子,请让我来做你妈!也在文章末尾,深情地表达——如果有来世,我要护她一世周全,再也不让她承受这一世的这些苦难!更在字里行间的叙事中自然流露对母亲的深切同情与真挚的情感。
如这些句子“屋漏偏逢连夜雨,上天似乎嫌我妈经历的磨难不够多!”这一句是对父亲家暴期间,妹妹突发脑膜炎的感慨。“母亲终究没有等来回心转意,回头是岸,迷途知返的父亲本来的却是越来越多走投无路的日子”……
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母亲坚韧乐观、尽职尽责、吃苦耐劳的精神,表达的是对母亲深切的同情以及感恩之情。
四、写在最后的话
原生家庭的贫困,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境况;婚姻是一座围城,让几代人的关系由此捆绑在一起。文中母亲是不幸的,因为贫穷的原因,复杂的家庭关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但母亲又是幸运的,她没有放弃,她是艰难地努力地使自己一点点脱离困境,她历经的磨难炼就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她坚强乐观的精神使得母亲这样的形象变得高大。
当我们不能选择时,只有力求改变。读到最后,母亲的伟大,已悄然树立在我们心中,让人心生敬佩。
小小建议:写到妹妹初中“挫学”根据语境,我想你表达的是“辍学”的意思,写到“蓬勃大雨”是形容雨很大的意思,这里改为“滂沱大雨”应更加合适。另外,文中标点符号有些错乱,为一点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