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缘起
餐巾纸背面所参数的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法 -- 将你的想法创意通过有效的手段,可视化为图形表达,从而让信息的交流更加充分高效。
作者对这种方法加以重视的原因是其自己的一端经历,他曾经通过餐巾纸被面图画化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奇迹般的完成了一次完全没有准备的内容宣讲,并且获得了受众非常高的参与度与认可。
后来他讲这种图形化的高效交流方式系统的写成《餐巾纸背面这本书》
我再平常的工作也发现图形化能够非常高效的将脑海中的创意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同事们,同时在画图的过程中,同事们也可使方便的拿起笔添补扩展,让一个比较粗糙的想法,逐步迭代为一个周密细致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
吃到甜头之后我尝试在互联网上寻找能够提供提高这部分技能的书籍跟资料,餐巾纸背面是其中之一。书中方法详尽,但是跳跃行比较大,我自己花了不少功夫才将所有的关键知识点梳理完成。内容备份在下面。
1 视觉化思维的关键线索
视觉化思维的关键因素
- 👉四个步骤
image.png
- 看
看,信息搜集跟初选界定--你的问题- 观察
观察导入维度,构建权重坐标系,完成信息的权重筛选为后面的展示做好铺垫- 想象
不断尝试在多维度展开推理,尝试构建逻辑结构,梳理出可视化信息背后的逻辑关系。- 展示
信息进过前面三个步骤的处理之后,创意的核心或者问题的症结被界定出来,这是需要根据受众,采用可视化方法有效的呈现分享出来。
四个步骤的无限迭代
实际运用中,上面的四个步骤可以不断循环迭代的,信息被有效的呈现,触达受众之后,会激发受众的的反馈,进一步展现更过的信息,进入下一轮的迭代。
以下给出几种不同的用户场景,来进一步展示这四个步骤在可视化思维中是如何被有效运用的。
过马路
商业报告
数据可视化
- 👉三个与生俱来的可视化工具
三个与生俱来的工具
在上面四个步骤中图中所展示的三个工具的使用贯穿其中,当然除了他们我们还需要可视化的配件:
配件
- 👉观察六种方式
六种方式
而这六种方式其实是从三个主要维度完成信息拓展的
- 体性状态 -- who what how much
- 时空 -- when where
- 因果 -- how why
- 👉想象的拓展方式
观察是对已有信息的按照不同维度不同权重进行梳理方式,而这还不够,记住我们还要运用内在的“心眼”让隐藏在信息背后的潜在因果关系也可视化出来。
五个维度的对焦
对焦的细节
- 👉展示
展示意味着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传递方式,高效可靠的将信息传到受众的大脑之中,这个触达的过程本身也是获取信息反馈的过程,围绕这一目标其实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框架让你的信息在可视化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
观察过程中信息的梳理的六种方式可以映射为六种成图方式
观察与展示的映射
六种成图方式的速记
每个维度我们又可以选择不同的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