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晴(农历八月十六)
美国教育专家米基·法恩说:讨好型人格来源于童年创伤,即父母从来没有或极少给过孩子「无条件的爱」。
当父母给爱附加条件的时候,就是在暗示孩子价值感来源于他人的评判,孩子就会努力讨好。
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最好的力量,最温暖的港湾。多对孩子说:「我爱你,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在你身边,陪你一同成长。」
1. 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需要和权利。用提问让孩子参与自己事情的决定,建立孩子表达自我的自信。比如,询问孩子:今天穿什么衣服?想吃什么早点?玩什么游戏?
2. 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简·尼尔森说: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引导孩子多关注自身,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自我确认感、自我满足感,自然而然赢得别人的关注和赞美。
3. 不要当孩子的面争吵
父母就是孩子的家,如果一个家总是爆发争吵,孩子就会散失安全感,担心「家」随时崩塌。为了稳固赖以生存的「家」,孩子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故作懂事,讨好父母,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价值感低、不自信的讨好型人格。
4. 允许孩子犯错
讨好的本质是害怕,害怕不被爱,害怕被抛弃。当孩子犯错,如果一味指责、辱骂,会让孩子恐惧焦虑,担心自己不被爱。而包容鼓励,才能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相信,父母是无条件爱着他的。
比如,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洒在沙发上,请抱抱孩子,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我小时候也常犯这样的错,我们一起用毛巾把它擦干净吧!」
我曾吃过「懂事」的亏,明白「讨好」的苦。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别再逼孩子过分「懂事」。尽量给予孩子足够的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独立人格,健康成长。
我是日记星球的34号星宝宝,正在参加孙老师的写作训练。这是我的原创第629篇,相信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