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归根结底是要引领学生的日常生活。

    今天听课的主题是《父母之爱》,听课等同于重现,听别人上课,脑子里会想如果是我,应该怎样去引导?答案是没有答案。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好像是在而立之年才真正体会了父母恩情。小时候,考不好会挨打,做不对题总是被训。这是严厉的父母之爱,可我记住的却是爸妈狰狞的表情。

    对这类爱的主题课程,我认为亮点应该不在于活动的新颖,而在于传情。抓住学生心中最敏感的地方,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如果这堂课,孩子们能充分地说,说那些生活中的父母往事记忆,老师深入的问(追问),那学生的思考会不会走向深入呢?

  老师的心中有一根很明朗的线,她牵引着孩子的思路往前走。举个例子:敲击回忆的大门,生活中和父母在一起的场景涌现。有一天,你发烧了,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学生可能有千百种回答,不怕。预设:妈妈开车带我去医院。教师马上追问,妈妈当时着急吗?学生必然回答,着急。那你注意到妈妈的表情了吗?她为什么会如此着急呢?是啊,你的妈妈心急如焚,因为她最爱的孩子不舒服。像这样的例子,多挖掘几个,深入问下去。孩子不动情都难。

  有一位老师的课堂让我印象深刻。怎么说,当一个人站上讲台应该是有一种能量的,这种能量就是感染力。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一种温柔的力量。当孩子的感情走向深入,老师需要温柔的注视。当孩子动情了,给他一个鼓励的拥抱。当孩子说出了你想要的答案,摸摸他的小脑袋。教学中的评价语言、肢体语言,展示的是老师的人文情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天分享一本书。 今天我分享的书:《自我的本质》。 作者布鲁斯·胡德,布里斯托大学实验心理学系认知发展中心的主任,...
    树毛竹阅读 714评论 1 3
  • 这本书开头就深深吸引了我,他说: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做一件事,获得父母的关注! 父母为什么要控制?因为控制能暂时消...
    开心雪芳阅读 282评论 0 5
  • 起床:5:13 就寝:10:30天气:阴 心情:开心 一、任务清单 (一)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3件事 1.去医...
    静伴花开阅读 321评论 0 0
  • 投射我儿能适应大学生活,越来越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情绪平和稳定,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 投...
    花开生两面阅读 104评论 0 0
  • 家长对于赚钱和家庭孩子的成长该如何均衡?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该如何权衡利弊这一点很重要...
    春华秋实lcl阅读 16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