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一日三餐有了些许变化,但我俩的早餐依然不变,还是大米粥。
米粥,很容易消化,总得加点馒头糕点或者粗粮,如此,才能挨过一个上午。
赤豆粽是冰箱存货,切片,油煎,白糖蘸之,香甜可口。
市场上的玉米品种越来越多,有时买花玉米,有时买糯玉米,选择的前提一定要甜糯,不喜欢老玉米也不喜欢水果玉米。
偶尔下面条,比如剩有骨头汤和羊肉汤。一碗面的好坏,汤料是关键。
一个人的午餐,简单打发。实在不知道吃什么,拉开冰箱门,总能看到年糕片或者小馄饨,那就下碗馄饨吧!
蔬菜五花八门。
母亲的菜地有小青菜、大尚菜、萝卜、蓬蒿……近阶段菜价高,我跟母亲开玩笑,你发财了。虽然,母亲种的蔬菜不对外出售。
今年秋天买了几次菱角,有水红菱也有馄饨菱,除了生吃,还剥出菱肉,与鸡头米、塘藕同炒或烧菱肉饭。
大闸蟹上市,河虾受冷落,价格小幅度回落。上图的河蟹60元一斤。
酱爆螺蛳,先生用来佐酒,多喝半杯(二两)。
响油鳝丝,还没开吃,先生就问:“阿大,这鳝丝味道好不好?”然后直直的看我表情,希望得到一句肯定话。如若我不吱声,那是不给他面子。
无论鲫鱼还是季格浪,必买两条,成双出对,辅以毛豆子或茭白。
大白鱼,两吃,头尾红烧,中段清蒸。
红烧肉,基本上不吃肉,总是让豆腐干或者茨菇吸足汤汁成为抢手菜,最后剩下猪肉。
近阶段猪肉跌价,卖肉的次数便多了起来。
那天,先生买了猪蹄,说要请自己“吃蹄子”。
今年,他第一次“吃蹄子”,女儿、外甥女、侄儿都请他吃了,尤嫌不够,自己又买。我笑他贪吃。
这阶段是吃大闸蟹的最佳季节。除了大规模的宴席,几乎所有的酒桌上都能见到大闸蟹的影子。
迟桂花开的时候,家里的桂树枝头挂满金灿灿的米粒小花,香气扑鼻。我采了两次,腌了两瓶糖桂花。明年做的糕点里又有桂花俏丽的身影。
想想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