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的专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当下的时刻,注意力专注于一件事。
2、长远的规划中,目标专注于一件事上。
关于第一条,先来举个案例。
一个经典的佛家故事,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修行?老和尚说,修行就是吃饭、念经、睡觉三件事;小和尚说我每天也都是吃饭、念经、睡觉呀;老和尚说,修行前,吃饭时想着念经,念经时想着睡觉,睡觉时想着吃饭;修行后吃饭就是吃饭,念经就是念经,睡觉就是睡觉。
佛家的修行就是专注当下,专注当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
但是生活中,尤其是当下信息量爆发的时代,随时都有很多的信息通过手机、电脑、视线中的各种户外信息,包括身边人随时喊出来的头条新闻,这些随时都会打断自己当下的注意力。
有数据研究表明,人眼能够专注停留在某一点上的时间现在只能够以秒来计算,想想都很恐怖。
我们的大脑在做着事,隔几分钟就会下意识的去刷一下手机,看看朋友圈有什么动态,看看微信有什么留言,看看微博有什么大新闻,看看抖音关注的大V是否有更新,头脑中装着的内容太多了,他们总是不受控制的随时跳出来,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当下的事转移到别的地方。
很多人对这个现象很苦恼,也没有太好的方法来根治。
事实上根治比较难,在此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1、尽可能的去调动更多的器官去配合大脑中的那件事,尤其是嘴巴、手;
我们的眼、耳、口、鼻,分别代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眼睛、耳朵、鼻子这是更多用于把信息输入到大脑之中,能够进行大脑输出最多的器官就是嘴巴,除此之外就是手。
我有个体验,就是在我有配合输出动作的时候,大脑的专注度会更高。
举个例子,当我听课时,如果能顺手写点笔记,能够用嘴巴来配合老师的讲课,那么我就不太容易走神,这也是很多老师调动课程效果的重要方法。如果我再进一步,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复述一遍,教给其他的同学,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就会再次翻倍。
再举个例子,我在做语音写作训练的时候,嘴巴不停的在往外说东西,这个时候大脑运转速度就非常快,不断涌现出新的内容,否则嘴巴就说不下去了。
从大脑神经科学的运行机制来说,大脑皮层由于能量消耗大,所以如果长时间的聚焦就容易造成血糖消耗过度,产生疲惫的感觉;这个时候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来分散大脑的注意力,缓解大脑的疲劳,最简答的方式就是把手、嘴巴动起来,调动更多器官,调动内容输出。
2、选择一件更有难度的事或者更有挑战的目标;
举个例子,有次傍晚时分去爬山;上山时天色还很明亮,爬山过程就很很松,视线不用太专注山道台阶,还可以东张西望的看看风景;但是下山时,天色已黑,山道已经看不清楚了,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小心翼翼的,用手机灯光照着前面的山道,一点点向下走,丝毫不敢分心。
不知道这个案例是否恰当,但是每个人都肯定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我只是用来阐明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如果一件事难度很大,但是你又不得不去完成时,大脑的就会变得高度紧张高度专注。
我们定目标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目标没有增长,跟过去持平,那么你的整个工作状态就会变得很松懈,这对你来说轻而易举;所以老板们定目标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一定要实现同期的增长,而且要尽可能的去挑战大家的能力极限,这样才能够调动团队的激情干劲。
比如自从我给自己定了1000篇文章的目标后,我每天都会刻意去收集写作素材,预留出充足的时间,或者首先把写作的时间排到最优等级。
3、要么做成,要么不做;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我先了解一下,我先旁观一下,看看别人怎么干,看看别人是否干出了成果,然后再决定。
这样的心理让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注意力,一方面是始终不能确定并专注自己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另一方面是等待确定的过程的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注意力,等的黄花菜都凉了。
而判断一件事是否是你真正喜欢或者重要的事,不是通过在旁边看就能判断出来的,最重要的判断依据是先全力以赴躬身入局,干干试试;如果行,就继续全力以赴一定干成;要么就迅速放弃,果断开始尝试下一件事。
三条心得,看看能否在专注力提升上对你起到帮助。
今天就聊到这了,明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