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翻山越岭的艰辛之旅。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困境并提供有效的支援,他们需要的是教练而不是法官。以追究责任相比,如何改进更有价值。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面向过去,迫使孩子追悔过去;一个面向将来,引导孩子展望未来 。
——《精准回应》杨杰
送宝宝去早教中心半托的时候,她哭得很厉害,抱着我不撒手。老师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过程,现在不经历以后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要经历的,谁不是在眼泪中成长的呢?
成长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只是孩子还太小,感受不到成长带来的喜悦和幸福,她们目前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想离开妈妈”!在一岁八个月的年纪,让她离开妈妈哪怕是一会儿,也是痛苦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远不只有离开妈妈这一件事,还有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的表达没人能理解、想做的事情想玩的东西想吃的美食都被限制等等,对他们来说都是考验。
很多父母信奉“挫折教育”,还会让他们体验更多的挫折,美名其曰“锻炼心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之后的态度和解决方法的确是可以让他们学习到一些东西,但在孩子遇到挫折的当下,孩子最需要什么?
换做是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给我提供帮助或者指导,甚至只是鼓励,我都会很感激,但如果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故意”给我一点挫折或困难,还说是锻炼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可能会恨他。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最最亲爱的父母在给自己增加困难的时候,孩子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他会不会很生气、很不解、很委屈?他会不会认为自己最爱的爸妈不爱他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更是如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还要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爱他、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当孩子很坚定地知道自己被爱着时,他也会不惧怕困难、更大胆地去尝试着解决问题。
不要觉得孩子成长在“蜜罐”里,遇不到一点挫折(这也是很多父母奉行挫折教育的原因,他们害怕孩子在没有挫折的环境中长大,步入社会后遇到挫折会面对不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挫折的定义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引起的负面情绪体验。“无法达到预期”的事件有太多,对小孩子来说不能顺利地吃到奶都属于挫折,还有成长过程中的吃饭、走路、学说话等等,都是属于他们的挫折。他们成长的这一路,其实都是在与困难作斗争。我们实在没必要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挫折。
杨杰在《精准回应》里说:“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的困境并提供有效的支援,他们需要的是教练而不是法官”。我们要给孩子很多很多温暖的爱,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理解他、支持他、引导他。
对于我刚开始入托的宝宝,我也很心疼她的感受,但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我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她:妈妈很爱你,你放心,妈妈没有走,妈妈只是在课室外面等你……希望宝宝能快一点适应,能够很好地面对她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