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傍晚,一直尽心指导我英语的学长发微信问我最近学得怎么样。在那之前,我已经有两个月没联系他。
我犹豫了两分钟,说了实话:最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因为这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没敢打扰他。
学长回复说不能这么简单地归因,也有可能是他的方法不适合我。
经学长的一番指点和讨论,我终于慢慢拨开了迷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我跳出了原本以为是问题的问题,从另一条路走,避开了困扰自己的障碍。
之前在看《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作者花费了整整一章的笔墨讲述“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个方法,但当时没多大感觉。在跟学长聊完之后再回看,我才有了真正的了解和更深的体会。
1、跳开你自以为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从小到大被教导的是:遇到问题要解决它,不要躲避。但很少会去想,这个自己以为的问题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吗?如果它不是呢,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它就算最后解决了也可能是事倍功半。就像我之前苦苦思索自己的迷茫,想要得到一个答案。后来才发现,原来并不是非要得到那个答案才能走出迷茫。跳出自以为的问题,从另一个方向解决,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的这段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如果把问题拎出来,从不同的角度看,你可能会发现,这不是真正的问题。不要试图去解决它,跳过它也许更好。”
2、不要妄下判断
想要跳出面临的问题,首先不能妄下判断。比如:不要随便以为你觉得的这个问题就是问题关键。
“不妄下判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习惯或本能,但它能够带来巨大的回报。”
我们总是很容易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以为自己对某件事很了解就花很少的时间去判断,尤其是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在跟学长聊天时,一开始我就说这是我自己的原因。在学长说也有可能是他的问题之后,我还是说“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我比较习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自以为对自己很了解这个错误的意识让我没有多加思考就草率地判断,导致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妄下判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理性地分析问题。这次经历还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太害怕会麻烦别人。有时候,你以为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别人那里也许就是轻而易举的事。
3、剥洋葱,找到撬动地球的支点
“剥洋葱的强大之处在于你如果集中精力,就可以找到那个让你撬动地球的支点。”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中,跳出你面临的问题的方法就是剥洋葱。一层层地撕开迷惑视线的表象,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需要细致深入的思考。而我,就栽在了这上面。
我有思考,只是停留在问题表面思考。我思考我的迷茫,思考我的努力程度,却没有往深层次原因去想。用学英语这个问题来说,我为什么会产生迷茫,因为六级分数越刷越低,因为忽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英语,因为越来越没兴趣学,因为正在学的英语材料自己不感兴趣(事后诸葛亮,分析过程可能有点问题)。分析到最后,是材料选择问题。
这样一来,跟我原本一直研究的迷茫问题就几乎不怎么相干了,但这无可厚非的是一个解决方法,而且是跳出迷茫的解决方法。我放弃了之前用了一段时间的材料,换了一种新的,自己感兴趣的,慢慢拾起了对英语的兴趣,努力和自律也不再那么痛苦,而且还有了新的小感悟。
看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概念:遗留系统的诅咒。
“遗留系统的诅咒:想要舍弃,却运行良好;想要再进一步,却力不从心。”
其实关于换材料,我也是有点犹豫的。之前用的材料很好很专业,也能学到东西,但就是没有学下去的兴趣。换新的材料,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具体成效要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两者都有其优劣,但既然存在继续就力不从心的问题,我选择尝试一条新的路。
这是一次对我以后处理问题挺有借鉴价值的体验:跳出了之前面临的迷茫,只是绕了个道,换了种学习材料,同样解决了问题。
作者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在这一章的第二页写的这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的,真正的问题则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觉,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比起基于解决原有问题所带来的进步,远见力所带来的新机会和生产力进步将远超你的想象。”
原谅我暂时还看不太懂这本商业书的核心“远见力”,也看不太懂很多商业的例子,无法理解透彻这本书,所以暂未学会像作者那样预见未来。但是这本书讲述的思维方式教我看懂了现在。
明天的现在,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