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村上春树的重症沉迷者,我当然推荐全部作品。
前提:除了剩下的几本随笔,村上春树的作品全部阅读过,有些不止一遍。
推荐理由:
1、村上春树的前期作品契合中国当下的群体孤独症,体现出一种把玩孤独的超然,这是孤独背后的丧失感颓而不废,比纯粹的毒鸡汤有营养,有治愈的功能。典型如“青春三部曲”。
2、村上春树的前期作品文体轻盈优美,常读可以提升人对于语言,尤其是修辞的感受力,提升人的审美。作家充沛的想象力使他可以任意联想东和西,拼在一起却不突兀,还让人倍感新鲜。
比如经典如喜欢你就像喜欢春天的熊(《挪威的森林》),女侍端着扎啤就像端着阳具。这些天马行空在《斯普特尼克恋人》中达到眼花缭乱的地步。
3、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生涯经历了追忆与孤独、面对无名之恶到反思现实中的伦理、体制这一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管窥到一个作家的蜕变与成长。
4、村上春树是个音乐骨灰级爱好者,经常颇费心思地用音乐暗示情节或人物,甚至主题。他甚至还亲自写了本《爵士群英谱》,为那个爵士时代的风云人物一一写了小传。通过村上春树笔下的音乐,可以大致了解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爵士、摇滚,还有一批古典乐,算是小说里面的彩蛋。
5、村上春树崇尚的是个人主义(区别于利己主义),这种通过个人之力来获取世界的热爱甚至尊敬的行为,在美国人心中就是类似白手起家的盖茨比式的英雄人物,而且在村上春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主义自身的成长,即在获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时,是可以放下超然姿态,介入到社会事件中来的,这是村上春树后期在创作和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行为。
个人认为,虽然其小说一直未能突破个人主义的信仰,对社会现实,尤其是体制、政治总有一点隔靴搔痒之感,但其个人至少在几次公开场合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对村上春树作品的评判,标准不同,结论亦异。
如果只是按作家的职责是揭示问题,而非解决问题,那村上春树其实已经做到了,即使时有凌乱和暧昧;
如果以为民立命的高度去看,要求村上春树为当代一些社会痼疾提出建议,甚至行动指导,村上春树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即便最新的两部力作《1Q84》和《刺杀骑士团长》,其创作技巧已殝炉火纯青,完成了从文体(主要是语言)向物语的成功转变,不再炫耀语言上的华丽,可以从全景角度向读者客观讲述一个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交错的超现实故事,让人身临其境,手不释卷,欲罢不能,绝对的好故事,但从骨子里依旧是个人主义式的解决思维,没有深入到集体或体制的本质去挖井。
比如《1Q84》(2009-2010)是从青豆和天吾的爱情出发,最终又回到了原点,其它一切故事皆由此而生,小说的主题更多地倾向于爱的奇迹而非对邪教的深入分析或人对集体的介入和改造。
比如《刺杀骑士团长》的免色,永远是享用一个人的孤独。即便小说写到了南京大屠杀,多半带有村上春树反思和试图解脱父亲在他成长中带来的类似阴影的东西,归根究底还是从个人出发,去叙述,去揭露,缺乏真正的行动介入的果断,也无体现一个时代的鸿篇巨制感,读者对历史的沉浸感并不算刻骨铭心。(这里的分析可能欠妥,但目前所感如此,就先写下来)
这至少说明村上春树对政治仍旧是警惕和远离的,当然这是村上春树个人的选择。《1Q84》问世以后,恰逢60周岁的村上春树已经晋级世界级的小说家了,以其现在的成就,也足以在世界文学史中留下大名。对其成长的催促反证了读者对他的喜爱和讨厌者对他的吹毛求疵。
或许改变世界的任务并非文人可为,精神食粮固然不可或缺,但文学不能直接当饭吃,当枪用。
以上是我之所以推荐阅读村上春树全部作品的理由,正如有人所说,读村上春树,进去容易出来难。这正表明村上春树小说的魅力。
读完全部小说,你肯定会对村上春树本人的生活好奇起来,那么顺势读他的随笔,当作解闷的读物,每天读个一两篇,你会看到一个与小说中迥然不同的可爱的平凡大叔。
最后,对爱猫人士强烈推荐村上春树和安西水丸合著的绘本《毛茸茸》,那绝对是真爱才能写出来的美好。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