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政府官网上公布的《宁波市前湾新区空间规划》(批前公示)显示,前湾新区空间规划出炉,总面积约为604平方公里的。
目标
前湾新区规划范围为:杭州湾新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等区块围合而成滨海连片空间,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行政界限——水云浦,南至四塘横路——长河镇行政界限——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西至临山镇行政界限,北至十二塘,总面积约604平方公里。期限至2035年。
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前湾新区的发展目标是,至2025年,前湾新区规划总人口为8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150平方公里。至2035年,前湾新区规划总人口为12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180平方公里。
—空间格局—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空间格局上,前湾新区规划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上海、宁波、杭州及杭州湾湾区各城市间的道路和轨道网络对接,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推进沿湾、跨湾交通走廊建设;加强与上海的功能合作,优化新区与杭州的产业分工互补,深化与宁波舟山港货运功能的联动。
促进北部副城空间协同发展,重点优化“慈北+慈溪城区”、“中意+泗门+小曹娥”、“杭州湾新区+崇寿+庵东”组群的功能协同与网络联系。
前湾新区内将构建“一心、两带、六廊”的网络化生态格局。“一心”即杭州湾湿地生态核心,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应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宜赏宜游的精品生态公园和市民亲近自然的最佳目的地。“两带”即北部沿海生态带和中部乡野田园带。“六廊”即六条南北向沿江重要生态走廊。
—新区城镇空间结构—
“两核、两区、多组团”
构建“两核、两区、多组团”的新区城镇总体空间结构。
其中,“两核”分别为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
其中,“滨海创新发展核”,将发挥产城融合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功能溢出,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国际贸易、商务服务、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布局制造业企业总部或研发总部。
“南部产城服务核”,联动慈溪中心城区,承接区域职能,拓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提升高端轴承、密封件等关键基础件产业规模,重点布局医疗器械、机器人产业。
“两区”为打造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大板块,共同作为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空间。
其中,“东部先进智造区”,发挥空间资源优势,依托“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制造产业,布局航空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
“西部新兴产业区”,发挥国际产业合作优势,重点加强中意产业对接,布局发展节能环保设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谋划布局建设重大科学装置。
“多组团”为前湾新区各片区内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类功能单元,作为前湾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细胞单元,构建三生融合发展新模式,共同形成有机组团、功能混合的产城联盟。
—产业空间布局—
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产业空间布局上,前湾新区将积极承担长三角、大湾区的智能制造功能,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谋划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规划期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保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保障重点产业用地,至2035年,用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用地面积不少于30平方公里。
挖掘潜在产业用地,加大低效产业用地改造力度,整合旧厂房、零散工业和镇村级工业园区资源,推行土地混合使用和建筑复合利用新模式,推动现有建筑功能活化,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完善产业用地管理,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设定产业准入门槛,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全过程评估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预留重大产业战略弹性空间3平方公里左右,进行统一管控。
—居住空间布局—
将增加人才住房供应
规划要求提升前湾新区的居住品质,强化住房供应保障,至2035年,前湾新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约26.1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18.2%。
“滨海创新发展核”,重点布局若干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高品质未来社区、国际社区,打造宜居前湾的典范,结合公共中心和公共交通节点增加人才公寓比例,满足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就地安居的需求。
“南部产城服务核”,作为慈溪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向北拓展的核心区域,规划要求社区建设应增加混合度、开放度,增加共享空间,强化对区域人才的集聚能力。
“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综合产业拓展需求,推进人口集聚,增加居住用地供应,合理布局新增居住用地。结合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在就业岗位较为集中的新兴产业园区,按照产城融合的原则,增加人才住房供应,多途径提供多样化住宅产品,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安居落户。
—城市风貌—
江南风范、湖塘风光、现代风尚
城市风貌与特色上,依托杭州湾湿地修复和滨海岸线整治,形成广袤开阔的滨海景观界面。以七塘、八塘、九塘、十塘、十一塘、水云浦、四灶浦、陆中湾江、三八江、建塘江等为骨架,塑造开放连续、水绿相融的空间景观廊道。管控新区至五磊山、四明山的重要景观通廊,形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海,开敞大气、滨海特色的魅力景观框架。
塑造具有江南风范、湖塘风光、现代风尚的城市风貌,保护乡村地区水、乡、田融合的传统江南水乡风貌特征,突显中部田园的传统乡村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划批前公示,杭州湾湿地公园纳入生态红线区保护范围,要求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为自然滩涂鸟类种类多达251种,以春秋季迁徙类和越冬的水鸟居多,国家级保护鸟类达30多种,有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和黑脸琵鹭等。
规划至2035年,前湾新区内湿地面积达到69.5平方公里,占新区面积比例11.5%。杭州湾湿地公园面积在现状基础上有较大增加。
未来新区与沪杭40分钟城际互达
高铁城际方面,完善前湾新区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通道及枢纽布局、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形成通苏嘉甬、沪甬、杭甬沿湾三大主要通道,构筑面向沪杭甬苏四地的对外交通网络。
推进通苏嘉甬高速铁路、慈溪高铁站建设,完善慈溪站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客运方式的换乘衔接。
通过强化前湾新区与沪杭甬三地的城际铁路链接能力,实现前湾新区与沪杭之间40分钟城际互达。
高速公路方面,完善前湾新区与沪杭甬三地的高速公路网络,补充前湾新区至杭绍地区高速公路直联、实现至沪甬地区高速公路的双通道联系;前湾新区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体系,“三横”为杭甬高速复线、沈海高速(现状)、中横线,“三纵”为余姚大道连接线(在建)、余慈连接线、沪甬高速二通道。
城市公共交通方面,重点支撑前湾新区主要功能板块与慈溪、余姚、宁波城区的主要功能区及对外交通设施间的快速联系,规划实现前湾新区与宁波城区之间多点60分钟内直达,与余姚城区30分钟直达。至2035 年,前湾新区内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的比例达到 30%左右。
来源|网络
版权|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前湾新区优惠政策与福利信息
请关注宁波前湾新区服务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