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夜间高质量的睡眠状态是相辅相成的,而日间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便是身体的温度。
一天中,人体温度也在发生着周期性的改变。一般来说,体温越高,机体兴奋度越高,也就会更加“有精神”,而到了夜间,随着体温下降,加之体内松果体分泌的激素的作用,人体便会逐渐进入睡眠状态。正常情况下,一天当中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的差异,可达到1-1.5℃。明显的温度改变会带来较显著的困意。所以说,平日里体温越高,夜间体温下降后越容易接收到睡眠信息,保持合适的日夜体温差对提升睡眠质量十分有帮助。反之,体温低的人,睡眠质量也会不好。
有个女生,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手都冰冰的,到了冬天更严重,脚面至膝盖都是冰凉的。晚上睡眠质量差,盖再厚的被子还是觉得冷,心里很想睡,但又睡不着。她的情况主要是体温低导致新陈代谢减缓,血液回流能力弱,使得手脚,尤其是指尖、脚尖等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造成的。夜里睡不好又会导致低体温,如此恶性循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提高体温,提高睡眠质量,才能有充足的睡眠。
《睡眠》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8名健康的青年志愿者在每个实验前一天晚上,都经历了正常睡眠或睡眠完全不足的一夜。使用简短刺激反应任务(BSRT),每天定期测量5次警觉性或清醒程度。结果表明,睡眠不足会破坏调节体温波动的协调性。在这个实验中,所有参与者的心率在睡眠不足期间明显下降,也随之出现体温下降的趋势。另外,人体的自主神经具有一定的节律性,打破节律性会导致自主神经失衡,引发疾病,而充足且有规律的睡眠有利于调整自主神经。
所以说,体温比较高的人容易拥有好的睡眠,而好的睡眠又有助于保持较高的体温。
现代人因为大环境影响,睡眠障碍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失眠,另一个是嗜睡。
根据2019年11月发布的健康大数据,“失眠”首次上榜“十大最受关注疾病”。数据显示,我国超过2亿人存在睡眠问题或睡眠障碍,其中失眠最常见。“90后”成为购买助眠类产品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中国睡眠研究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失眠重度患者超过六成为“90后”。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容易睡不好,甚至失眠。但如睡不好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除了失眠问题以外,嗜睡也要引起大家重视。嗜睡,就是坐着就想躺,躺着就想睡,怎么睡都睡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