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么能跳出泥坑,拥有那些“别人不具有的各种好能力”呢?
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问题:什么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
我稍想了一下,感觉……这也太多了吧!比如,逻辑思考的能力、抵抗逆境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和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而且是,就算你已经清楚了,你也很难得到的能力。
为什么呢?人的天性都是向下的,很难逆流而上,跳出所谓“心理舒适区”,主动拥抱这些东西。
能躺着就不站着,能玩儿会儿就不愿意工作,毕竟,这就是推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人性源动力”。究竟怎么能跳出泥坑,拥有那些“别人不具有的各种好能力”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三种“元能力”。
元能力一:用肉体控制精神的能力。
大多数人做事的逻辑,无非是:我先弄好一个目标,然后想清楚我有什么资源,然后按照什么计划来搞,再加上一点自我监督,按结果给自己一点奖励或者惩罚。
比如读书吧,我们今年的目标是50本,那么我们可以列出一个书单,和一个计划表,把一个月、一周、一天的哪些时间分配给读书,接着,一本本攻克!
比如减肥,我们可以定下一个减肥的小目标,10公斤,然后办一张健身卡,每天控制饮食,再然后记录自己的体重变化,设定每周的最小运动次数等等……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很简单——大多数人都没能坚持下来。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办法,本质上都是“用精神操控肉体”,注定是要失败的。
你必须要学会,用肉体操控精神。
还是比如读书吧,不管你多不愿意,有什么借口,你都可以选择让你的身体先坐下来,拿出书,翻开,然后开始读,读了一两分钟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竟然自己慢慢地就读下去了。
比如锻炼,刮风下雨、公司加班、肚子不舒服……一大堆奇怪的理由会“阻挡”你锻炼,怎么办呢?很简单,强制自己的身体去锻炼的地方,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站在器材上,然后开始练。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其实锻炼起来很easy的嘛!
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是一个生物学与心理学原理,就是人的身体和精神之间,往往存在很深入的“互相牵引”,而我们自己却很难意识到。
在我们潜在的观念里,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独立的、精神和肉体是二元的、肉体是惰性的需要精神来拉动的……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根本带不动。
其实——精神是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的。
你把你的身体,放到一个场景中,你的精神怎么办呢?它会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场景,并且顺势地“继续下去”,甚至还会将做这件事的“痛苦”化为“快乐”。
所以啊,要学会“用肉体控制或者推动精神”,而不是相反,不然你的精神会在你还没行动前,就给你设置一大堆障碍、想象出一百万种的失败场景,把你吓退。
元能力二:训练感官的能力。
问你几个很奇怪的问题。你有没有刻意训练过自己耳朵,让它能够听得更细、更清?
你有没有训练过自己的舌头,让它能分别出食物的用料、味道的层次?
你有没有训练过自己的眼睛,让它可以对画面、场景的颜色进行区分,对排列的结构进行拆分组合?
我想大部分人都没有。
你可能也觉得,这有什么用啊?好像一点用都没有啊!
当然不是。如果你长期坚持一下,训练下某种感官,你就会发现,那些好像八竿子打不着的——专注力、分析力,竟然自动就提升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大脑,总是倾向于以一种“整体的意向”来感觉、评价事物,包括听、吃、看。
而因为事物是整体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方式就定在给它“下整体评论”上,比如“好与坏”、“高与低”、“善与恶”、“远与近”、“美与丑”……
长此以往,我们自然就很难抛开这些“整体观感”,而深入到事物的细节、构造里去。
比如说,一道菜很好吃,一个“美味”就能概括吗?它究竟唤起了怎样的口感、怎样的味觉层次,是什么味道的组合才变得更好吃的呢?
比如说,一个人很好看,究竟是怎么个好看法?是眼睛的形状,或者是五官的距离与排列造成的?
比如说,一篇文章写得好,究竟是怎么个“好”呢?它的开头是怎么引出来的?它的论证是怎么推进的?它举了什么例子?它的切入点又是什么?
还比如说,一个游戏好玩儿,究竟为什么好玩儿?它的哪些元素是核心的?哪些元素特别给人成就感与满足感?我在游戏里面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通过组合起来唤起我的各种舒服的感受的呢?
在还是猿猴的时代,感官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当然是分辨“可以吃的”(好的东西),和“有危险的”(坏的东西),这是本性。
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又重新变成了“猿猴”,被“整体观感”推着走——特别是流水线式的、无尽的内容,让我们指头轻轻一划,在短短的一两秒之内,就决定是否要点开。
还有就是很多使人沉迷的游戏,明明就是一堆很简单的、使人成瘾的视听元素组合,但是整体上却显得非常吸引人。
如何避免浅薄?如何形成自己的观察、思考、品味?
很简单,训练你的感官、分析你的感受。
元能力三:让自己突然变开心的能力。
大多数人的心态,往往是因为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就突然崩毁的。然后像滚雪球一样,觉得这也不顺利,那也不如意,再然后则是失眠、喝酒、哭泣,觉得日子也太丧了。
而且,一旦丧起来,那完了,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什么也不想干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心情可以“突然坏起来”,那能不能“突然好起来”呢?
当然能!
你需要做的是,回想一下能让你开心的、非常具体的事儿——一开始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但是,你只要想,就一定可以找到让你可以开心一下的小事儿。
比较通用的,还是养点东西,花花草草、猫猫狗狗,都成;或者培养一个具体的爱好,烦心了就沉到这个爱好里面一会儿。
希望你能找到。
人为什么非常需要“突然开心一下”?
不仅是心态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焦虑、伤心往往会“锁死”一个人的工作与创造,让人陷入——越焦虑、越干不好,然后更焦虑更干不好——的死循环里面。
让自己开心起来,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