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胡三省注》《郡国志》:句注,山险名,在雁门阴馆县。《括地志》:句注山在代州雁门县西北三十里。杜佑曰:句注山,即代州雁门县西陉岭。句,音钩,又如字,又音拘。〕攻太原,至晋阳。
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胡三省注》去,羌吕翻,除也;后以义推。易,以豉翻;下同。〕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叔孙通说上曰:〔《胡三省注》叔孙本出姬姓,鲁叔孙氏之后。〕“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胡三省注》师古曰:通为使者而征鲁诸生。使,疏吏翻。〕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胡三省注》通事秦始皇、二世、陈涉、项梁、楚怀王、项羽及帝,凡七主。且,几也;言几及十主也。〕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胡三省注》师古曰:言行德教百年,然后可起礼乐。〕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胡三省注》师古曰:若,汝也。鄙,言不通。〕遂与所微三十人西,〔《胡三省注》师古曰:西入关。〕及上左右为学者〔《胡三省注》师古曰:左右,谓近臣也。为学,谓素有学术。〕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胡三省注》应劭曰:立竹及茅索营之,习礼仪其中也。如淳曰:谓以茅剪树地,为纂位尊卑之次也。《春秋传》曰:置茅蕝。师古曰:蕝,与蕞同,子悦翻。如说是。韦昭曰:引绳为绵,立表为蕞。蕞,兹会翻。贾逵曰:束茅以立表位为蕝。纂文曰:蕝,今之纂字,即悦翻,又音纂。〕月馀,言于上曰:“可试观矣。”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胡三省注》肄,弋二翻,亦习也。〕
【白话】
秋季,匈奴兵在马邑将韩王信重重包围。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谋求和解。汉朝发兵救援,但又猜疑韩王信频繁私派使者是对汉室怀有二心,就派人去指责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杀,便在九月,举马邑城投降了匈奴。匈奴冒顿随即乘势领兵向南越过句注山,进攻太原,抵达晋阳。
高帝全部除去秦朝烦琐的礼仪,力求礼仪规则简单易行,这时群臣们饮酒争功,喝得酩酊大醉,有的人就胡喊狂呼,拔剑乱砍殿柱,高帝渐渐对这种现象产生了反感。叔孙通于是劝高帝说:“那班儒生,很难和他们一道攻打天下,但可以与他们一起保守成业坐天下。我愿意去征召鲁地的众儒生,来同我的弟子一块儿制定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规则。”高帝说:“该不会挺烦难的吧?”叔孙通道:“五帝的乐制不一样,三王的礼制不相同。礼制,是根据时代、人情的变化对人们的言行所确定的节制规范。我想稍微采用一些古代礼制,与秦朝的仪法搀糅到一起制定出来。”高帝说:“可以试着做做,但要使这礼仪容易被人们了解,估计我所能做得到的,据此去制定它。”
于是,叔孙通就奉命作为使者,去征召了鲁地的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前往,说道:“您所事奉的将近有十个君主了,都是依靠当面阿谀逢迎来赢得亲近、尊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亡的人尚未安葬,伤残的人还不能行动,又想要制礼作乐。而礼乐的产生,是积累德政上百年之后才能制作兴起的。我们不能忍心去做您所要做的事情。您去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浅陋迂腐的儒生啊,不懂得时势的发展变化!”随即偕同他所征召的三十人西行入关,又邀请高帝身边有学术修养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共一百多人,用绳索拦出演习场所,插立茅草表示出尊卑位次,在野外演习礼仪。经过一个多月后,叔孙通告诉高帝说:“可以试看了。”高帝于是就让他们举行礼仪演练,看完演练后说道:“我能够做这些。”就命令群臣们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