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得空,带爹妈回沁水散心,去窦庄转了一转。
爹是沁水永安人,自从十七八出门当兵,到当了十多年兵转业到阳城,又在阳城工作至今,一直未变的是那一口的沁水腔的阳城话,连从小被他带大的孙儿居然也如同他一般,你说神奇不?
去窦庄的路上,爹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阳城过去是尉迟,再过去是嘉丰,端氏的回首就是窦庄,他小时候经常步行至窦庄。
到了窦庄后,爹说他有个小学同学叫窦志有,不知道还健在否。我们赶紧向村里的老人打听,一打听,村人说这人不得了,是干部啊!他的儿女个个都很出息。循着村人指点的路,我们到了窦老人家,进入虚掩着的大门,一座小四合院进入眼帘,只见堂屋台阶上一位老人在剁饺子馅儿。爹大步流星走上前去,问,你是窦志有么?台阶上的老人怔怔的望着来人。爹说,我是王文正啊,咱们是端氏小学的同学。老人张张嘴,欲言又止。我想,也是啊,近70年的事了,不可能都记那么清楚的。旁边的估计是他妻子的老妇人说,他有些耳背呀。其实俺爹也耳朵不太好使。于是我放大声贝做起了他俩的翻译。结果是,窦老人对我爹没印象了,但说起他们在端氏的共同同学,都记得。俩老同学的话渐渐多了些。窦老人说,自己俩儿子,一个是县财政局局长,一个是示范牧场场长,女儿是煤矿科长,女婿是煤矿矿长。娘在一旁嘀咕比咱们强。爹不在意这些,拉着老同学的手说,咱们都好好活,争取活到一百岁。窦老人说,窦庄建好了以后你们再来。爹说,好的呀,下次来了你做向导。俩80多岁的老人都很开心。好一场同学相认,爹激动的满脸通红。窦老人要留饭,我们不愿给人添麻烦,告辞了。
看完窦庄古城,在回来的路上,爹得意的说,我比他看的年轻吧?我们赶紧附和,是的是的。娘在一边夸爹,这次还差不多,和人主动说了不少话。要知道爹平时一直很惜语的。
愿爹爹他们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照爹这精气神,想想他们同学再相见时,爹一定是最显年轻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