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你糖吃】引发的亲子教育思考
3岁的儿子回到家,给了妈妈一颗糖,说是在幼儿园老师奖给他的。
妈妈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吃呢?儿子说,就想带回家给妈妈吃!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过程,却是暖人心间,却也让这位妈妈动容不已,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
这位妈妈说到儿子并不是不想自己吃,而是他想通过拿回家里给妈妈吃,让妈妈夸赞他。
原来这位妈妈在家里一直忽略着儿子的行为,每当儿子找她时她总是以各种理由借口推脱开,让他找爸爸,每当她对儿子的行为有所肯定时,他儿子就像焕发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对妈妈格外的亲。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在引起父母的关注,他们所有的举动都是因为价值感驱使,因为他在得到妈妈的认可时他会想要更加的努力,从而想得到妈妈更多的认可与肯定。可当妈妈一旦不认可自己时,他就会变得气馁开始逃离,因为他感受不到价值,感受不到他做事情的回报。
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了,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存在,也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们所有举动都是在寻求关注,因为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关注才是爱的表现。父母对孩子表现的冷漠、漠不关心会让孩子很失望,会让他们觉得没有爱更加没有安全感,甚至有被否定被嫌弃的感觉。
父母的不经意的“忙”,不经意的让其找别人,对孩子来说“在爸爸妈妈心里,他们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孩子心理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小孩子在寻求安全感的同时还需要寻求位置感份量感,他们把爸爸妈妈放在最重要的第一位,“我也在爸爸妈妈心中是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而现实中父母的行为举动却表现的是“爸爸妈妈并没把我放心上,他们好像不喜欢我,甚至是讨厌我,要不然为什么总是拒绝我否定我呢?”
孩子寻找关注的背后动机,其实就是寻找父母的肯定与认可,更是寻找父母的“爱”。
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的反馈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感。爸爸妈妈是关注我的,而不是被冷落、被否定、被嫌弃的。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人格奠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爸爸妈妈是“爱”我的,我是被爱的,我是富足的,我拥有最好的温暖与关爱,从而生出孩子的幸福感、自信心与安全感。
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成长,他必定也是充满爱的,长大后也会将爱传递给他人,此生必将是幸福富足的。
【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