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参加达观剧场了。心情从第一次的好奇变成了期待,期待听到素说老师精彩的电影解读,期待看到达观剧场叹为观止的个案演绎,期待感受强大场能下和大家同为一体的感觉。
上课前一晚,和多年未见的老友喝茶叙旧到凌晨,第二天一早踩着点出发,结果因堵车迟到十几分钟,走出电梯门,远远听到素说老师熟悉而又清脆的声音,闻声走到了课堂。
老师正在讲解马同学拿玩具过程,短短的几分钟,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停顿就足以看到她的一生,由衷赞叹老师精微的觉察力,哪怕一秒的细节都未曾逃过她的眼睛。几分钟的情节就演绎了一个人一生的模式,然后,每天重复着这样的模式生活着,与其说活了一生,实则活了一天。如果带着觉知,觉察到自己的模式,看到即改变的开始,当下也就有跳出了轮回的契机。何曾幸运的是,在我轮回了四十多年痛苦不堪时,好友将我带进了身心灵探索的场域,五年多来,不断地听课,浸泡,觉察,一步步的清新自己的卡点,看到自己原来固有的模式,像绳索一样牢牢捆绑自己的模式,再慢慢的给自己松绑。 其实,哪来会有“绳索“啊,只不过我认为的而已,罢了。
即兴演绎
语言前后,你的角色感知
呼唤角色后,你的角色感知
现实中,你的角色?你是否能成为另一个角色?
为了让我们更加感知角色,素说老师安排了一个即兴演绎游戏,销售—顾客。
第一轮,我扮演顾客,扮演顾客,我是轻松的,本色演绎。陈同学走进我时,开始和我套近乎,我不是太反感,但也不是太感兴趣,但当我看到她脖子里项链刻着“一念之转”四个字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也在学习拜伦凯蒂的转念功课,我们一下子有了共同话语,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二位是行同学,向我销售棒棒糖,她在给我介绍棒棒糖价格实惠,包装精美等功效,可是,她不知道我是不吃糖的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但她帮过我的忙,我很感激她,如果她笃定告诉我,需要完成本月的指标,我会毫不犹豫的问她买的。她没有get到我的需求, 我也恍然悟到,如果觉察到客户的真正需求,销售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第二轮,我扮演销售者,当我要销售一本《认知觉醒》的书时,只见对面的大师兄紧张的直打哆嗦,不敢正视我,腼腆地笑着说:“我紧张呢。”但我却无视他的紧张,仍在啪啦啪啦不停地讲此书的好处,忽略了先照顾好顾客的情绪,建立链接,而不是急着销售商品。 在角色互换之后,我成为了对方,体验和感受到了对方的感受,回归到一体,就能更加的理解Ta了。
角色扮演
意识前,你是谁——神经学
脚本外,你是谁——心理学
动静间,你是谁——行为学
三界觉察,你是谁——佛学
素说老师从不同角度解读如何让人从事件中解放出来, 退到观者。
我们观看了《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电影片段,开头部分是一部电影的剧眼,这也是我以前看电影看不懂的地方,似乎和故事情节毫不相干,导演这么做有何隐喻?这部电影的开头,是在昏暗的背景下,伴随一声声低沉的轰鸣声,一辆列车沿着铁轨呼啸疾驰而过,然后看到火车轨道在远方交叉变道,最后消失。
电影散场,站在电影院的门口,女主变成了三个自己,一个是搀着老公手臂幸福甜蜜地向左走出影院的自己,一位是站在影院门口右侧,只身一人失魂落魄的自己, 最后一个,穿着米色的长外套,同时看向两种不同角色的自己,表情平静淡定。这分别是女主的三个状态,婚姻中,离婚后和退到观者。在无意识状态时,我们就是那个演员了,大脑的神经突不断的被激活,把自己认同了那个角色,活在了剧情之中,眼前看到的也是她婚姻不幸的幻象投射。 当女主退到观者位置时,她同时看到了两个不一样的自己,幸福的自己和伤痛的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女主是可以选择的。
前两天在英雄之旅群里,文老师发了个表情包,邀大家一起玩,我响应玩了起来。发了抿着嘴微笑的表情,文老师说:“想看到开怀大笑的你。”于是,我迅速发了露齿大笑的表情包,但是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很不自然,做作。文老师不忘鼓励我,又给我新的挑战,“好想看到古灵精怪的杨柳。” 什么?古灵精怪?这个不是我,这个词和我不沾边。我幡然醒悟,原来我给自己牢牢地贴上了温婉端庄的标签,我把自己禁锢在这个角色里太久太久,我把这个温婉的杨柳当真了,忘记了自己是谁。温婉端庄是我吗?古灵精怪可以成为我吗?退回到观者,我可以选择做古灵精怪的杨柳,也可以选择做温婉端庄的杨柳,或者这两者都不是,我可以创造更多面相的杨柳,带着觉知去做,去到一个更大的场域,这岂不是更好吗?
文老师的话语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三界觉察
外界: 看见,听见,闻见,触到
内界: 情绪,身体感知,内在感知
中界: 头脑,思想,分析,推理,判断
导师班不同于其他的场次,旨在培养导师,素说老师《达观剧场》的理念和精髓倾囊相授,手把手的带领大家深入个案演绎,从外界和内界找到突破的禅机。
故事一:
这一场我参与了演绎,扮演妈妈的角色, 当我和孩子父亲走到舞厅,看到女儿倔强的眼神时,我的怒火不由冲了上了头顶,对着她大声说:”你孩子不要管吗?晚上出来玩,没想过别人怎么看吗?“女儿一脸不屑:”孩子在家有人带啊,奶奶带。“我感受到内心更多的是对女儿的怜惜疼爱,在农村里面,不忍心女儿被风言风语所伤,和父亲挺身而出,来保护女儿,但语言说出来的都是伤害彼此的话语。以致多年以后,父亲手持斧头和棍棒,扬言要打断舞伴腿的那一幕画面深深的刻在了女儿脑海里,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我也是一位母亲,想到几年前,看到儿子成绩滑落,数学考了70分,我在客厅对着儿子跺脚大吼,:”你考这么差,以后考不取高中上不了大学,将来怎么办?“我被愤怒恐惧和深深的无力感裹挟着,心力憔悴。 儿子哭着对着我同样的怒吼:”你翻我的书包?“,我们用指责和大吼发泄着情绪,我没有看到儿子内心的委屈和无助,我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内心明明是深爱孩子的啊?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我到底怎么了?我和孩子的内心都失去了链接。后来,我将心事和闺蜜倾诉,不知不觉走进了工作坊,走向了身心灵探索。
故事二:
很有趣,这一次我扮演女儿的角色,是案主本人。 我蜷缩着身体,坐在墙角,母亲从外面走进来,见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问我:“你在干什么呢?”答:“写作业”, 妈妈:“你弟弟呢?” 我:“不知道”, 妈妈:“你爸呢?” 听到妈妈愤怒的质问,我低着头,吓得已经发不出声音,身体瑟瑟发抖,想要逃,想要躲。在那一瞬间,故事咔停止了。我这哪是在演绎,就是我自己啊,我的母亲性格比较刚烈,小时候母亲和伯母家吵架时,我会缩在一边,吓得不敢出声。因为吵完架,母亲也不会给我们什么好脸色。母亲的坏情绪会波及到全家。童年的我,乖巧听话懂事,用讨好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企图所有人都对我满意, 我把自己交给了别人,交给了世界, 这也是我想获得安全的方式吧。
演别人的故事,观自己的人生。感恩两位案主,让我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角色,有不一样的感受,看到自己,完成内心的唤醒。我是演员,我是编辑,我更是导演。
来南京前,我因牙痛(下颚囊肿引起)迟迟未做决定报名。我把牙痛定为8月初自驾旅行的礼物,在英雄之旅群里面,写成了剧本,和英雄们共同演出了一台好戏。素说老师也非常关心我的身体状况,我们做了和身体器官对话的练习。练习中,我牢牢的抓住牙痛不肯放手,我不敢失去它,有一种失去后我会跌入深渊的恐惧。和牙痛深深的链接,拥抱,我看到了自己内在的渴望,渴望被看见和关怀。生病过程中,先生包揽家里所有家务,带我跑了几家医院给我治病,我享受这种被宠爱的感觉,原来这就是我抓着不放的原因啊!
亲爱的牙齿,谢谢你!
最后,我们所有伙伴给场上年轻的妈妈肚子里未出生的宝宝祈福,“欢迎你来到地球!”
是啊!是我对生命的渴望选择了他们做我的父亲,母亲,是我借助母亲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是我选择了来地球玩一场有趣的游戏的。
临行时,南京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天空雾蒙蒙的呈烟青色。当我从高铁大厅电梯缓缓下至月台时,映入眼前的是一条条平行的火车轨道,往前方延申,会合,交错,最后消失在雨雾中。 恍惚中,我的耳畔传来了一声声低沉的轰鸣声,一辆列车沿着铁轨呼啸疾驰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