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乘风破浪”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身处改革发展稳定一线,是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然而,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如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考核等,却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基层松绑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更是推动事业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打破“文山会海”枷锁,腾出干事“真时间”。“文以载道,以用为贵。”文件和会议本应是传达政策、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但如今却常常成为基层干部的沉重负担。有的地方文件冗长繁杂,动辄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研读文件,却抓不住重点;有的会议层层套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实质性讨论和决策,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无法将精力集中在实际工作上。为打破“文山会海”的枷锁,要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篇幅,精简会议流程和时间。坚持“短、实、新”的文风,让文件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真正发挥指导工作的作用;会议要注重实效,不开无准备、无主题、无结果的会议,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解决的问题,就不再召开会议。同时,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文件传输和会议召开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基层干部的时间浪费。只有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斩断“过度留痕”乱麻,营造干事“好环境”。“痕迹管理”本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通过记录工作过程和成果,便于总结经验、追溯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过度留痕”的现象,为基层干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有的地方过分强调留痕,事事要求拍照、写报告、建台账,甚至将留痕作为考核工作的主要依据,导致基层干部为了留痕而留痕,把大量时间花在整理资料、制作台账上,而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效果。要斩断“过度留痕”的乱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考核导向。工作成效不是看留下了多少痕迹,而是看为群众做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问题。在考核评价工作中,要注重实地考察、群众评价,减少对痕迹资料的依赖,让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果展现担当作为,而不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只有摆脱“过度留痕”的束缚,才能为基层干部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良好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拆除“层层加码”藩篱,激发干事“新活力”。“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工作本就千头万绪、任务繁重,然而,一些上级部门在部署工作时,却不顾基层实际情况,层层加码,导致基层干部压力过大,工作难以开展。有的地方在考核指标设定上不切实际,要求过高过严,基层干部即使付出巨大努力也难以完成;有的工作任务超出了基层的职责范围和能力限度,却强行摊派给基层,让基层干部陷入“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拆除“层层加码”的藩篱,需要上级部门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和部署工作。在任务分配上,要明确职责边界,避免将不属于基层的工作强加给基层;在考核指标设定上,要结合基层实际,注重差异化和个性化,不搞“一刀切”,让考核指标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宽容失败,鼓励创新,让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干事创业。只有拆除“层层加码”的藩篱,才能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让他们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推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