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城市梦
爸爸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
那个年代,和他一般大的年轻人,很小就去学手艺了。
爷爷一共三个儿子,爷爷把每个孩子都送去学了不同的手艺,老大学装修、老二学了瓦工、老三学了木工。
爷爷那一辈的人相信:只要有一门好的手艺在,只要不懒惰,就一定能挣一口饭吃。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这一家的叔叔伯伯们,各个都是手艺达人,搁到现在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匠心。只要有材料,我们这一家叔叔伯伯就能给你造出一栋房子出来。
从小爷爷奶奶就比较偏爱老大和老幺,也许是老一辈的人对第一个孩子和最小的孩子,都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种疼惜。可怜了爸爸在家里是老二,在中间不大不小。父母的爱就那么多,给老大老三的多了,给老二的自然就少了。
于是爸爸十几岁的时候,就出来打工。从没有结婚到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一直呆在苏州;从不会讲苏州话,到能够用一口流利的苏州话跟本地人交流,已经是融入这座城市了。
但是在我们念大学之前的十几年里,爸爸依然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在苏州盖了几十年的房子,依然买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让人感到绝望。
我一直都知道:爸爸,他想在苏州给我们安个家。
二、考虑孩子未来的发展,规划买房。
直到我跟弟弟都开始念大学了,大学毕业之后都想在苏州发展。那个时候爸爸开始认真的考虑在苏州买一套属于我们家的房子。(此前一直都是住单位宿舍、妈妈去了苏州之后开始租房)。
我们需要有一个不大的空间,能够容纳我们一家人生活。
所以那个时候,爸爸开始筹备着在苏州买一套房子。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个时候是2009年,我大二。有一天下课之后,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爸爸说:“我们家准备买房子了,以后你和弟弟的生活费每人减少100块,节省一点花。”
那个时候,光顾着开心了,以至于忽略了爸爸妈妈所面临的压力。
之后爸爸妈妈下班之后就开始密集的看房之旅。过了大概2个月之后,爸爸打电话跟我房子已经看好了。
一共89平,二室一厅一厨一卫,均价7000多,总价70W左右,那时候还是20%的首付,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帮忙凑了20W的首付,房子总算是搞定了。
爸妈看中的那个小区已经在苏州的边边上,再过去40分钟就能到无锡了,2008年的时候同一个小区的房价4000多还是能入手的,到了2009年我们家买房的时候,已经涨到了7000多,那个时候,总是感叹没赶上好时候,如果早1年买,能够省下一半的钱。对比现在苏州的房价,我只能庆幸还好当时买了,现在差不多又是翻了一倍。
依照现在的房价,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三、父辈们的奋斗史就是城市的发展史
可以说:见证苏州发展的不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和像我爸爸一样,从外地来到苏州打拼的外地人。
是千千万万个他们建造了现在繁华的工业园区;
是他们给你做出放心早餐让你能够吃好早餐再奋斗;
是他们一砖一瓦的改变着这个城市现在的样子;
是他们让这个城市发展变得如此的靓丽和多彩;
然而也是他们,想要让自己的下一代留在这个城市生活下去,却是如此的艰难。
高房价和高消费,让他们望而却步;
健全的公共设施和良好的教育,确又让他们心生向往。
真的很想给90后这一代的父辈们,千千万万个和我爸爸一样的普普通通农名工,说一句: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