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枫的一条微博,让郭敬明又一次地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性侵”这个词如此的刺眼,以至于大众的锋芒直指郭敬明。
说说我印象中的郭敬明吧。
2001年起连续两届参加《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均获得一等奖,以及随后惊艳的《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让郭敬明一战成名。与此同时,《幻城》的出版,郭敬明并未获得与名气相符的经济利益,这也让他意识到作者与出版人的差距。21岁那年,郭敬明成立“岛”工作室,首次以商人与创作者的双重身份试水整条文学商业链。
一年后,郭敬明联合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岛”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并开始出版青春刊物《最小说》。郭敬明对青少年心理准确的判断让他抓住了青春文学这个巨大的市场,引来关注度的同时也争议不断,包括抄袭案、价值观等一系列事件让他始终处在舆论漩涡中。而他的身份也由单一的青年作家,逐渐演变为:导演、商人、投资者。此时的郭敬明已不是文学青年,而是一个看清社会资本规则的人。
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郭敬明作为一个小镇青年,进入资本充足的上海后,价值观面临的巨大冲击。儿时的许多经历也让他明白现实的残酷和金钱的重要性。到后来,我眼中郭敬明的文字,不再直触内心,仿佛只是他赚钱的工具,冰冷无力。
文学青年·郭敬明
如今的郭敬明
我房间的书柜里,几乎囊括了郭敬明所有出版过的书籍,被他的文字打动过,也追过他的每一本书。
我想,郭敬明就像这个时代的缩影,大多数人怀着梦想和情怀走上人生的大道,洪水猛兽的冲击下,忘了一些所谓的初衷,这些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道不同,不为谋。总要有一些凌驾于利益之上的信仰支撑我们前行。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