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所得税,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一般来说,我们每个月的工资都是要上交个人所得税的。最近个税进行了空前力度的改革,最抢眼的一条就是个税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调至5000元。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意味着,我们每个月可以少交一点个税了。
回到注册会计师考试中会计一科提到的所得税,指的是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顾名思义,是根据企业的利润所得来征税的。根据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要明确要交税的利润,就要从“收入”和“费用”两方面下手了。一方面,要明确哪些收入是需要交税的,哪些收入是免税的;哪些费用是允许扣除的,哪些费用是不能扣除的。另一方面,要分清哪些收入和费用要放在当期计算所得税,哪些收入和费用要在以后期间计算所得税。这一方面就是让初学者头疼不已、闻之色变的“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由来了。
要搞清楚上述问题,首先要知道。我们交税是按照税法的规定来交的。税法有税法的规定,会计也有会计的规定,二者对某项资产和负债的处理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对会计里面的相关资产负债按照税法的规定来说相关调整,也就产生了递延所得税了。递延所得税就等于本期增加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去本期增加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下面进入知识点的总结: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当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也就是说,这个当期所得税并不是以会计利润来计算,而是税法的规定,要求按照税法的规定来调整,按照考试的管理,需要调整的大致有如下的科目:
(1) 折旧金额不一样;
(2) 税法不认可减值;
(3) 国债利息免税;
(4) 税法不认公允价值变动;
(5) 行政机关的罚款和滞纳金不能扣除;
(6) 税法规定,与担保事项有关的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7)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税法规定在取得的当年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处理为分期确认收入;
(8) 预收账款,收到时一般不确认收入,因此也不影响所得税。但是有一些企业(如房地产)是收到预收款项就要交税;
(9) 以后年度可抵扣造成不同(亏损可以5年内递减);
(10) 对于负债来说,就是未来到底能否递减。
应交所得税=应交纳所得额*所得税率
应交纳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这里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递延所得税项目。
所得税做题的基本步骤
经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所得税做题的基本步骤:
①该项目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吗?
②有暂时性差异吗?
③该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吗?
④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影响所得税费用吗?
最后,当你把所得税的知识学习两遍之后,再来看这些知识点,就会发现,所得税不过是只纸老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