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经过我前面的学习,许多人可以区分出阅读的获益与取乐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进,另一方则是娱乐或只是满足一点点的好奇心,并且知道那本书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但是最后还是无法完成他们的阅读目标,还是失败。原因就在他们不知道如何做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如何将精神集中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而不会一无所获。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要从书本中获得精进理解的能力必须进行主动的阅读。它是一种比较好的阅读,我们也强调过检视阅读永远是充满主动的。那是需要努力,而不是毫不费力的阅读。但是我们还应该将主动阅读的核心作一个简要的说明,那就是: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来,而且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书,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得不到答案。
显然检视阅读对前两个问题更能提出正确的答案,但对后两个问题一样会有帮助。而除非你能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否则即使用了分析阅读也不算功德圆满——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当然最后一个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想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才行。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但是,就像我们所强调的,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过程可以在你脑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支笔会更容易做到。在你阅读时,这支笔会变成提醒你的一个讯号。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所以如果能“写出言外之意”。就更能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第二,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那么,做笔记有什么样式呢?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做笔记时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你会用哪一种方式做笔记,完全依你阅读的层次而定。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
所以这时我们的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
在作分析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时,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我们称之为概念笔记。 而当你同时在读好几本书,在做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你要做的又是什么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笔记。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这种笔记我们称之为辩证性笔记。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
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经过练习后,同一件事,你会做得比刚开始时要好很多。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像是自然天生一样。你好像生来就会做这件事,就跟你走路或吃饭一样自然。这也是为什么说习惯是第二天性的道理。
作者:分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