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生在世, 遵循自然规律至关重要。
我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总会经历顺境、逆境和平淡。
而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便是在不同的境遇下, 都能守住自己, 保持清醒和坚定, 从而拥有平安喜乐的人生。
顺境时:守住口
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话说多了, 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所谓"言多必失", 正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在顺境时, 更要守住口, 谨言慎行。
北宋名相寇准, 其才华横溢, 深得宋太宗器重。 但他却因口无遮拦, 最终被贬谪雷州, 客死他乡。 究其原因, 便是他说话太过直接, 尖锐。
无论是当面指责同僚, 还是背后议论朝政, 都为他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 飞扬跋扈,不知收敛自身 。所以“誉满天下, 谤亦随之”。
有智慧的人, 能守住口, 明哲之人, 不会随便说话。 因为他们明白, 言语是一把双刃剑, 说得好能助你成功, 说不好则会让你万劫不复。
在高光时刻, 克制住高谈阔论的欲望, 真诚地感谢那些支持你的人, 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支持;
当想出风头时, 管住“与人分享”的小聪明, 静心聆听他人的意见, 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想给人忠告时, 压住“我为他好”的善意, 简单地支持和鼓励, 反而更能得到别人的感激。
在顺境的时候, 对人对事说话注意留有余地, 多积口德, 方能行稳致远, 才能守住自己的风水。
逆境时:守住心
庄子曰:“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真正的特立独行, 不仅是形体上的,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独立。
即使身处逆境, 也要坚守内心的原则和底线, 不随波逐流, 不同流合污。
元朝大学士许衡, 有一次在酷暑天赶路, 口渴难耐。 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 许多人都争相摘梨解渴。 只有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 他说:“这梨树不是无主之物吗?” 那人笑着说:“现在世道这么乱, 谁还管它有没有主人?”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最终也没有摘梨。 即使口渴也要保住本心,不占小便宜。
孟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坚守自己内心,对得起天地良心。
叶存仁,一生清贫,安守贫寒,也不愿曲意逢迎。 王质不为高官厚禄所动,宁愿隐居山中,潜心著述。
苏武被匈奴流放, 牧羊北海十九年, 始终不屈服, 最终回到汉朝。 正是因为他们坚守内心, 才能在逆境中保持高贵的品格,为后世所敬仰。
人生于世, 守住内心才是最难得。 面对诱惑不迷失, 面对困难不退缩, 面对压力不崩溃, 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所有失去的, 都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坚守底线, 将会让人生行稳致远,才能守住后世福气。
平淡时:守住节奏
《道德经》有言:“飓风过岗,万木蛰伏,不摧不折,悠悠可期。”
即使是狂风暴雨过后, 树木依然能够存活下来, 静静守候, 一切美好未来, 依然可期,拥有无限生机!
学会等待, 保持成长, 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人生就像马拉松, 比的不是爆发力, 而是耐力。 只有保持自己的节奏, 才能走到最后, 看见最美的风景。
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公孙弘, 早年家境贫寒, 40岁才开始学习《春秋》。
在前期,他默默无闻, 厚积薄发, 直到60岁才被举荐为贤良, 一鸣惊人, 官至丞相。
正如民谚所说:“桃花三月开, 菊花九月开, 各自等时来。”
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事节奏, 不要盲目追随别人,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才能最终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遥远的巴西,有一种名为“火红花”的奇特植物。 它的一生,几乎都在默默无闻地生长。 幼苗破土而出,之后是长达数年的伸展枝干。
然后,它将所有能量倾注于根茎的生长,继续积蓄力量。 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在短短的几天之内, 爆发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红色花朵,惊艳整个世界。
厚积薄发, 静待花开, 总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在人生的道路上, 请守住自己的节奏, 不急不躁, 默默耕耘, 终有一天, 你会发现,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
《道德经》有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守住每一段旅途,才能守得到一鸣惊人。
顺境时, 少说话, 才能守住自己的风水。 逆境时, 多做事, 多守心才能守住后世福气。 平淡时, 蓄能量, 才能守到云开见月明。
与君共勉:不炫耀,不攀比,不焦虑! 守得住自己, 才能更好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