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福建省福清市有一座石竹山。
石竹山,因“石能留影,竹欲摩空”而得名,属于福建省的道教名山。明朝的《徐霞客游记》也有记载:“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
山上有“石竹山道院”,前几年,又在“狮岩堂”的旁边,建设了“海峡道教学院”。
这个“石竹山道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公元837年。实实在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但是,它很包容。在这个道院里,就有观音殿和文昌阁。也就是说,它对佛教和儒教都包容着。
因此,这个道院的信众有很多。每年的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这里常常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四方的信众,都会来此朝拜。有一种“钟声悠扬,护佑天下众生平安;鼓声铿锵,召唤信徒虔诚脚步”的意境。
19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代,人们在石竹山下,截断了龙江河水,修筑了“东张水库”。
水库的集雨面积200平方千米,蓄水量近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25万亩。有人称赞:“一湖春水,带来了百里丰收,万家幸福”。
水库建成之后,国家水利部授予石竹山一个秀丽的名称:“国家水利风景区”。
这个风景区,如今是福建省的一个旅游“打卡点”,也算是“网红”了。
每当夕阳西下,带着七彩光晕的云朵,焕发出迷人的光芒,映照着石竹山道院,映照着奇石怪岩,映照着苍松翠竹,映照着粉墙红瓦,那种美丽,真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二
福清市是一个海鲜集散地。我却独自喜欢这里的蛏子。
“稻熟螺蛳麦熟蛏(cheng)音称”,每年的初夏,是蛏子最肥美的时节。福清市的海岸线长,滩涂多,为螺蛳、花蛤、蛏子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每当大海退潮的日子,数不清的中年妇女和孩童,纷纷走进滩涂的淤泥里,弯下腰,叉开十指,翻开淤泥,拣出蛏子,扔进竹筐。一、二个小时之后,每个人的竹筐就大都装满了。再把竹筐拖到水旁,一番冲洗,蛏粒便显现出来了。
蛏子运回家,先泡在清水里,静养一二个时辰,蛏子便一个个开口,吐出泥沙。这时,再把外壳刷一刷,洗一洗。接着倒进开水锅,一阵翻炒之后,放上一小勺猪油,加上几丝生姜,撒上一把葱花,一碗上等的清煮海鲜,便让人垂涎三尺了。
辛勤劳动的人们,三五人围坐桌旁,喝一口淡淡的啤酒,吃一片肥肥的蛏肉,那就是满口的海鲜味。那份惬意,都写在饮食者各自的脸上了。
三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除了人杰地灵之外,福清的民风,还特纯朴。
记得有一次,我走进一家面馆,要了一碗面条。邻近桌子上的一位大姐,正吃着“莆田面”。
吃到一半,大姐随口说说:“这面煮得好,用料也足,只是青菜少了一些”。
煮面的师傅,听到了评论之后,并不言语。只见他,一阵手忙脚乱之后,竟然炒了一小碗青菜,摆放在这位大姐的面前。
弄得大姐开怀大笑,一叠声说谢谢,谢谢。
一小碗青菜,并不值钱,但这场景,却很温馨,让我的内心,感动了许久。这真是“厚地高天,可叹古今情难尽”!
四
一转眼,离开福清市已有不少日子了。
福清啊,你慢些离开我的记忆。你含情脉脉,顾盼生辉,有着万种风情。
记得多少回,我享受着,灵石山吹来的吉祥的风,欣赏着东海上飘来的洁白的云,眺望着远方的风力发电的风扇叶。
也常记起戴云山的清秀,和跨过的三星村的小河溪流,还有漫步过的一佛街道,还有攀登过的五马山公园…………
福清,我衷心地为您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