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很可怜,这世上最需要执证上岗的职业--父母,却没经过任何岗前培训,懵懵懂懂地当上了父母,每天辛苦上班,还要照顾家庭,教育孩子,自己学习充电,然而,育儿书籍没少看,依然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磕磕绊绊,迷茫焦虑。最近听教育专家郑委老师的课,虽然自己的孩子不是问题孩子,但作为一名家长一名妈妈问题却不少。家长的认知是孩子的天花板,育儿先育己。老子的思想著作《道德经》,其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六个字:“无为而无不为”。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同样如此,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所为,不妄为。
1、孩子的问题本质上家长的问题,育儿先育己。
在发达国家,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而在国内,大家都只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教育是缺失的,而作为了家庭教育的执行主体家长不成熟,又怎能教育出德才兼备的孩子呢?学校重智,抓应试教育,核心任务是学做事,而家庭教育要承担做人的教育,是孩子最终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核心技能“德”。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注重自身教育的家长才可能把孩子教育的好。
很多家长会疑惑,我们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之前没有经过任何学习,不也把我们教育得很好嘛?卢梭说过:“误用光阴比虚度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到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其实,过去父母根本没怎么管过我们,而现在的孩子,父母管得太多,而且管的方法不对。因此,“管”比“不管”强,如果“管”错了还不如“不管”。
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有的家庭老人帮忙带孩子,更加溺爱一切包办,孩子只需要负责学习就好了,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责任,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盯着孩子的错误不放,打骂孩子,这其实是在打击和伤害孩子的自尊,违背了孩子正常学习成长规律,虐待孩子,贴标签,比较,总要求,总批评,无原则的爱,有条件的爱都是错误的爱。小的时候感觉不出问题,到了青春期就会体现出来,东西坏了可以修补重新买,可是孩子坏了怎么办?教育孩子不可逆,孩子出大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懂得自身教育,提前学习储备。
2、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
很多妈妈在生完孩子后,孩子成了生活的重心,凡事都围绕孩子转,而冷落了丈夫,造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反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成长。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夫妻是家庭氛围的缔造者,孩子的教育者,双方老人的赡养者,家庭收入的创造者,一旦夫妻关系不和,出了问题,我们这个家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难维持。
人类有两个永恒的话题,“爱”和“分离”,世界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我们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以后独立,顺利地融入社会,建立自己的家庭,延续爱。孩子离开我们是为了自己的爱,反过来更爱父母,儿生母苦,只有当了妈妈才能感同身受。
如果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可能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后果,比如产生恋子情节,婆媳关系会更糟糕,家庭氛围不和谐,孩子有可能产生恋父恋母不健康的感情,影响择偶和家庭幸福。
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这一观念转变了,你可能就不会给孩子那么大的关注,压力和影响,孩子能更自由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你把更多心思放在爱人身上,夫妻关系更和谐,孩子教育更成功。
3、只想学方法教育不好孩子。
有时大家在一起讨论孩子,表面上看问题都差不多,比如作业马虎,拖拉,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乱花钱,不会沟通等等,其实这只是问题的现象,真正的问题在冰山之下,比如写作业,有的孩子特别聪明,认为学会了没有必要写作业,不愿意写;有的孩子正相反,上课没听懂不会写。有的孩子是和家长消极对抗,比如家长额外布置任务,孩子心想反正写完了还有别的任务等着我,干脆拖一拖。所以就单单从写作业的问题来看,其背后原因千差万别,用相同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孩子不一样,家长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所以没有特效药,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别人的方法只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家长,特定的孩子,特定的问题下有效的。所以,别人的方法可以参考,具体需要依情况灵活调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孩子是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孩子,那么家长要“教育”孩子,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如果能够教别人学会做人,那么家长一定要会做人。从改变观念开始,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