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步入后三十岁阶段的女性,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同年龄段的同学和好友都开始在婚姻问题上遇到麻烦甚至触礁。婚姻,我们青春时向往的浪漫童话在岁月风霜雨剑中打磨变质成围城和鸡肋,嚼之无味弃之可惜。女方抱怨“为什么他总是愿意呆在公司加班也不愿回家陪我”、“为什么我们现在一张嘴说话就是唇枪舌战的吵架”、“为什么他会出轨背叛我”,而男方也会抱怨“为什么我老婆每天叨唠看我不顺眼”、“为什么我回家就觉得压抑”、“为什么我总想逃离这段婚姻”。婚姻已经越来越不可靠,离婚率在近几十年里变得越来越高,婚姻带来的幸福感似乎正在降低。在一个“如何打小三”、“婚姻保卫战”这样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最为火热的社会,中国女性在婚姻中的焦虑感、不安全感似乎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焦虑。
我们为什么需要婚姻呢?从婚姻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呢?任何行为皆由动机推动,动机从哪里来?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建立稳定的家庭,对个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是有益的。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家通过八年的问卷调查发现,从未结过婚者在调查期间的死亡率比已婚者高出58%,与单身和离异或鳏寡人士相比,已婚人士更少吸烟、酗酒。饮食、生活方式更健康,患各种精神、躯体疾病的风险也更低。心理专家说:人需要有一种爱的力量来抗击外部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这种爱的力量更多来自恒定的婚姻关系,人的幸福感70%来自家庭,其实准确的说就是来源于配偶。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提出,在历史上人们的婚姻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制度婚姻(institutional marriage):在1850年以前,人们对婚姻的需求主要停留在基础的需求上:两个人共同生产,比较容易实现衣食无忧,拥有住所,安全免遭侵害,以及生殖的目标。对于那个时候的夫妻来说,两个人的亲密只是共同生存之外的附加奖赏,而不是主要目的。
2. 友伴婚姻(companionate marriage):从1850年到196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稳固,婚姻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亲密和性的需求,双方开始注重爱与陪伴。
3. 自我表现婚姻(self-expressive marriage):1965年至今,人们越来越需要在婚姻中自我表现、感受到尊重和自身的成长。
三阶段婚姻理论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具有恰好的契合,可以环顾周围当前中国社会大部分伴侣的婚姻只是保持在制度婚姻和友伴婚姻阶段,即仅仅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较底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一定比例的家庭能够做到给予对方爱与归属感,只有极少比例家庭能够在婚姻中实现彼此互相尊重、促进彼此个人成长,并在融洽婚姻关系中升华为自我实现。性格决定了能否相处,亲密和性满足了欲望和需求,而在这个“自我实现”的时代,而如何能够实现一段美满的婚姻,使其进入“自我表现”第三阶段呢?
婚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除了性生活的不和谐之外,更多表现为对伴侣持有刻板印象、界限感模糊、缺乏足够的尊重、试图改变对方、情感和精神层次的交流空白。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M•斯科特•派克认为进入恋爱状态的人们会感觉到自己回到最初母体子宫或者襁褓的环境中,人生最初的美好情感经历就是被无限的母爱所包围,两者融为一体不分你我。我们与爱人紧紧融合,没有任何缝隙和界限,彼此都能够被对方无限包容和接纳。当进入婚姻阶段,爱情的魔力会渐渐消逝,但是我们仍然希望与对方毫无界限的融合在一起,但是独处空间的丧失无疑会让某一方感到窒息。我们想要重温孩提时代感受到的那种爱与眷恋,当发现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时,我们或斡旋或操纵,或撤退或威吓,或哭诉或苛责,结果却是对方无法忍受而想逃离这段关系。
婚姻中对方与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和价值观会显现出来,夫妻双方在生活工作或者养育后代等方面的想法和观点产生冲突矛盾时,我们总是偏执的想要改变对方,而没有试图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来理解对方的感受、期待和真正的渴望。婚姻中缺乏接纳、肯定和欣赏。婚姻的长久相处会形成对另一半持有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缺乏足够的耐心来倾听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在相处中总是轻易对爱人扣帽子、下定论和随意指责。克里希那穆提在《两性的真爱》中讲到“只有摆脱形象制造机制的束缚,达到完全自由的境地,真正的关系才会存在”。当对另一半始终抱有僵化的刻板印象时,我们是无法真正做到对伴侣发自内心的接纳、肯定和欣赏,更不能帮助鼓励彼此通过婚姻关系的滋养而得到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马斯洛指出,如果更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有机体就会被更强的生理需要所支配。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事实上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同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当前社会环境下要促进婚姻的稳定和和谐,除了社会价值观对婚姻的良性影响以及法律对婚姻中弱势一方的保护,最重要的是夫妻双方对于婚姻的需求应该从生理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真正的“第三阶段婚姻”是,我知道你我都并不完美,但不论你怎样,我都接纳你的不完美、尊重你的自我、欣赏你的与众不同,每一天我们都会抱着未知的好奇去看待和探索全新的彼此,在携手经历人生风雨中帮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