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日本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日航濒临破产。
危急时刻,日本首相亲自邀请稻盛和夫出山。
尽管当时的稻盛和夫已然78岁高龄,但他还是点头应下,立即赴任董事长。
仅仅一年时间,他便力挽狂澜,使日航公司实现利润世界第一。
看着步入正轨的日航,稻盛和夫将70多年的工作经验,出版成《干法》一书。
在书中,稻盛和夫指出,工作就如僧人扫塔,打扫的顺序对了,工作就简单了。
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各种挑战和难题。
随意处理,慌乱应对,工作就会越做越乱,使自己身心俱疲。
把工作的顺序理清了,事业自然就能节节攀升。
01
关于做事:先完成,再完美。
仔细想想,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与人交流,心里有个想法,但害怕想法不完善,索性就不提出来了;
汇报工作时,力求面面俱到,结果半天过去还没说到重点;
手头有份项目策划,想着一遍就做到客户满意,就再三思考,最后便一拖再拖。
很多时候,你总是想着一下子把事情做到完美。
可再完美的设想,不行动就只会变成妄想。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说:
“有些头脑聪明的人,似乎在做事前就能判断成败。一旦心里认定这件事做不好,就会抑制他们的行动力。”
但实际上,很多难题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获得灵感,然后一步步解决。
稻盛和夫在书中曾提到自己是一位完美主义者。
上大学时,为了写出优秀论文,他总会在动笔前苦思冥想。
结果临近截止日期,他的论文还一个字都没动。
导师见状则告诉他:
“等你想得十全十美再行动,答辩早就结束了。没有完美的论文,优秀的论文都是改出来的。”
此后,稻盛和夫总会尽快完成论文,然后倾注大量时间修改。
在他的打磨下,他的论文总能拿到最高的分数。
后来,他将这个先做后改的习惯带到工作中。
大学毕业,稻盛和夫进入即将破产的松风工业研发部门。
那时,别的同事看着产品要求冥思苦想,在图纸上反复推演,迟迟不肯动手。
唯独稻盛和夫每天忙个不停,每次稍有头绪,便迅速进行实验生产。
最终,在一次次的改进中,他研究出新型陶瓷材料,使得松风工业起死回生。
现实中,就有不少人跟稻盛和夫的同事一般,做事反复筹划,不肯动手执行,结果一事无成。
却不知,很多事“做好”只是锦上添花的过程,“做完”才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你只有先迈出第一步,才有渐趋完美的可能。
正如Facebook公司那句著名的标语:完成,胜过完美。
在工作中,第一步永远是完成。
凡事先干起来再说,当你开始行动,成功也就不远了。
02
关于沟通:先求同,再求异。
《干法》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60年代,稻盛和夫刚创立京瓷的时候,公司只有一位会计。
当时公司的财务收支,员工薪资发放,全由这位会计一人承担。
有一次,稻盛和夫审核报表时,突然发现报表数据不完善。
他当即找到会计沟通,想要商讨出一个更加合理的报表模样。
会计则表示这是当前流行的样式,已经非常合理。
谁知,稻盛和夫张口否决,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的他,就开始按照自己的理解提出异议。
会计听完神色十分难看,第二天就提出了离职。
这让稻盛和夫措手不及,京瓷的财务一下子乱了套。
他不断反思自己,这才发现,是自己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
最后他多次登门道歉,请回了会计,这才顺利解决了财务麻烦。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犯过稻盛和夫一样的错误。
与同事沟通时,意见不一,就立马张口反驳。
结果一来二去,双方便争辩起来,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不仅工作没能处理,还把两人的关系闹僵了。
在管理学中,就有一个“肥皂水效应”。
说的是,人与人在沟通的时候,应该先表示认可,再提出不同的看法。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点认同感,它就如肥皂水般,给沟通双方加上了润滑剂。
日常工作中,面对他人不同的观点,不要着急反驳。
学会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才能迅速拉近两个人的距离,然后友好地进行协商。
当你能够赞同对方,沟通顺畅了,工作自然就会变得轻松简单。
03
关于利益:先利他,再利己。
《道德经》里有句话说: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在工作中,多一点利他之心,也会给自己带来机遇。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讲过京瓷进入世界500强的经历。
1979年,日本有两家大型通信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在即。
两家企业负责人急得到处找人寻求合作,他们费尽口舌,仍旧无人伸出援手。
危急关头,他们找到了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
但京瓷是一家陶瓷生产企业,与通信行业毫无关系。
京瓷许多高管眼见无利可得,纷纷表示应拒绝合作。
但稻盛和夫不顾众人反对,最终拍板决定合作,为对方提供了大量资金。
在他的帮助下,这两家企业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一跃成为行业巨头。
几年后,计算机时代到来,整个陶瓷行业对高精度的通信设备手足无措。
这时,先前两家受帮助的通信企业,主动找到京瓷合作,并提供顶尖技术。
京瓷一下子生产出掌上电脑等尖端技术产品,拉开了与同行企业的差距,最终挺进世界500强。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追逐利益,是人的本性,但聪明人却会克服人性,让利为先。
正所谓,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懂得以舍为得的道理,先把好处给别人,就是把长久的利益给自己。
工作中,少一些斤斤计较,多让利于人。
所有的利他,最终都会以利己的形式返还。
04
关于情绪:先处理事情,再处理情绪。
很认可稻盛和夫的一句话:
即使你抱怨再多,受到委屈再多,当下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先把工作做好。
生活中,有些人工作不顺,便会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
可越是这样,事情越难处理,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而真正优秀的人,不管自己心情多糟糕,都会先把事情处理好。
稻盛和夫在书中就曾写过他被上司批评的经历。
当时,他刚入职松风工业,对生产设备很是陌生。
有一次,设备出现了异响。
因为先前培训中并未提及此事,他也没在意,仍旧照常工作。
恰巧上司路过,发现异样后慌忙停止机器,随后大声质问稻盛和夫:
“你耳朵聋了吗?这么大的异响你听不见,机器坏了谁负责?”
紧接着,上司认定稻盛和夫操作不当,让他写检查,当众反省。
稻盛和夫被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心里委屈得不行。
换作常人早已撂下挑子,跟上司辩解起来。
可他却一言不发,认真观察上司对设备的维护步骤,并对照机器操作手册一一备注。
事后,有同事敬佩他:“你性格真好。”
稻盛和夫只是笑笑道:“不是我性格好,而是发脾气没用。”
得益于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稻盛和夫总能第一时间把事做好,最终成为世界著名企业家。
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工作的迷思》中说:
“情绪,在工作中是最不重要的事,解决问题永远比解决情绪重要。”
以心情为导向,小麻烦就会变成大问题,最后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而当你能咽下委屈,控制脾气,就能拥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好事情。
比起任性耍情绪,把问题解决,将工作做好才是硬道理。
很认同《干法》中的一个说法:
驾驶汽车时,你得先踩离合,再挂挡,最后踩油门,车子才能开动起来。
操作的顺序不对,即便你累得满头大汗,也全无用处。
其实工作也是如此,做事有做事的章法,沟通有沟通的技巧。
先照顾到别人的利益,对方才会为你提供便利。
将情绪置后,先把事做好,才能拥有立足职场的资本。
工作不顺的时候,就去翻一翻这本《干法》,体悟稻盛和夫的工作智慧。
当你理清了工作的顺序,就能在复杂的职场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