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我出生在豫南地区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很小却很长,没有名字,却贯穿许多个村子。
在我一岁那年,爸爸妈妈带我搬到了小河的另一边,在紧邻河岸的位置建了一所房子,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生根发芽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庄稼人的生活离不开小河的滋润,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靠近河边的几户人家都会把家里的耕牛牵出来,到粪坑里解决排泄问题,再牵到河里去饮水,然后就在河边的草坪上放牧。大约一个小时牛儿吃饱了,主人就会牵它回家来,这时太阳也升起来了,家里的人也做好了早饭。吃过早饭,大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孩子们背起书包去上学。
那时一个村子分为几个生产队,我们队的地形是一个长条形,呈东西走向,我家住在最东边,学校在最西边。农村的孩子上学都很晚,有的要到七八岁才开始上学,我才六岁多爸爸就送我去了学校,当时几个一起上学的孩子中数我最小。
在上学的路上,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很凶的女孩,我从没有招惹过她们,但每次路过她们家门口,她们都会拿着棍子来追着打我,多年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直到长大后我看到有人讨论“霸凌”这个词语,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被欺负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姑姑出嫁,分给我一朵大红色的头花,我美滋滋地戴着上学,在路上却被那两姐妹给打落了,后来大红花被她们戴在头上,我也不敢去要。还有一次,几个跟我要好的小伙伴护送我从她家屋后的田埂上走,可是她们两姐妹还是拿着一个很长的棍子追过来,我慌不择路地奔逃,还重重地摔了一跤,好在最后终于跑掉了。也不知为什么那时没叫爸妈去跟人家家长说,时间太久记不清了,反正这两件事却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后来,在我读到二年级的时候,听大人们说村里的学校不如隔壁村学校教得好,又加上我老是被打,爸妈就帮我办了转学。新学校在河对岸,顺着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大约有一公里,但是地势很高,在我家门口就可以看见整个校舍。
当时我的一个叔叔也在那学校里教书,爸妈给我转过来也想有个照顾,同我一起转来的是我那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我们几家都住在生产队的东边,上学的时候出了家门就要过河,那条狭长的小河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至关重要!
2
小河平时水很浅,大人们拿铁锹铲了一些土,在河中间堆起了两个小土墩,我们从土墩上跨过就到了对岸。有时河水涨上来一点,裸露在外的土墩就会变得很小,我们跨的时候不小心也会掉进河里,湿了鞋子,这时候我们都不去管它,继续往学校跑去。
小河两岸,都是庄稼人的田地。农历二月份,人们在秧田里撒下发了芽的稻种,过了一段时间,嫩绿的秧苗争先恐后地长了出来,一个多月后,秧苗就长到十几公分高了,可以移栽了,庄稼人就都开始忙活起来了。
男人们把牛牵到田里,搬出各种农具,劳作的时候在水田里划出道道涟漪,女人们在秧田里把秧苗拔起来,用早已准备好的稻草扎成一把一把的,孩子们则拿着桶啊盆啊之类的东西跟在父亲或者爷爷后面,趁着水被搅浑的时候抓鱼抓泥鳅,田野里一片繁忙快乐的景象。
稍大一点的孩子也会跟着大人干活,记得有一次,我拔秧苗的时候看到田的一条高埂边有一株结了果子的植物,长大才知道叫作树莓,在田埂的上面够不到,只有田里才能摘到。我想快点去摘,可是面前还有一大片秧苗挡在那里,我就专门拔出一条窄窄的通道,只能容下一个人的位置。眼看着快要到达田埂了,弟弟跑来看到了那珠果子,不管我拔得多么辛苦,他直接从水田边探过脚去,摘下来吃掉了。为此我还气哭了一场,妈妈笑着说:“你弟就是爱耍小聪明,直接跑去了……”
秧苗被移栽到各个水田之后,农村人就可以闲一段时间了。在此期间,他们会根据降雨量的多少来衡量田里是否需要抽水排水,沿河两岸的田地,抽水大多都是在河里抽,大人们忙着抽水,孩子们则忙着抓鱼。
3
农闲的日子里,水田里秧苗青青,像一排排队伍整齐地排列着;旱地上麦苗绿油油,像一群妙龄女子快乐地扭着腰肢,密密地挤在一起;油菜花黄澄澄的一片,芳香扑鼻,引来无数的蜜蜂采蜜、蝴蝶起舞;一块块田里,紫云英摇曳着紫色和红色的花朵,小孩们采来戴在头上;晚霞映红了天空,田野上一片宁静祥和!
河岸边上有一片空地,人们把它用石磙碾平作为打谷场,平时周围也堆了许多或圆或方的草垛,那里不仅是丰收的第一站,也是小孩的乐园。我们除了在打谷子的时候帮大人干活,闲的时候还在那里搓草绳、跳房子、捉迷藏、掏鸡蛋(经常会有鸡跑到外面来生蛋)……乐趣无穷。
到了傍晚,有的大人会在买来的黄鳝篓(篓子是竹子编的,呈长条状,一头大的中间留着孔,孔的一圈有一些未编的竹片对折,一旦进入之后想要再退出就会被扎,另一头小的用绳子捆住)里放入事先烧焦的蚯蚓或猪骨头,气味很香,放进水田边或者池塘里有水草的地方。等到第二天早上收起来,里面就会有一些黄鳝泥鳅,把小的那一头解开,倒出来就会发现收获还不少呢!攒得多了,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直接用棍子钓,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我跟弟弟就钓过几次。我们用一截截的小棍,一头拴着绳子或毛线,末端系上挖来的蚯蚓,再把小棍的另一端插在水田埂的内侧,让绳子系着的蚯蚓沉入水里,静静地等待。然后我拿着小竹篮,弟弟轻轻提起一根绳子,我看准了正在吃咬蚯蚓的黄鳝,一篮子把它捞起来,有时候动作慢了也会让黄鳝溜走,有时候还没等到提起绳子,蚯蚓就已经被黄鳝吃掉了,如果有多余的蚯蚓我们就会再给它系上。这样几十个绳子收下来,我们也能收到不少黄鳝,第二天就可以改善生活了。
最开心的就是雨季来临,一连几天的雨水灌溉得各个水田都满满的,农人们忙着掘埂排水,一个个田埂豁口就成了我们抓鱼的好地方了!
我们最喜欢在河岸边上的一些水田抓鱼,因为有草皮非常好抓。有一次,天还下着小雨,等不到雨停,我和弟弟就央求妈妈跟我们一起去抓鱼。我们原本打着伞,看到田里的水经过草皮直往小河里淌,不时会有鲫鱼泥鳅流下来,我们慌忙扔了手中的伞,把那一条条小鲫鱼抓起来,泥鳅最难抓,特别滑,顺着水流下的很快,我们就直接用小网兜堵在草皮上,把泥鳅往网兜里拨,虽然最后我们都被淋得湿漉漉的,但是看到抓到的半桶鱼和泥鳅,心里还是止不住的高兴。
还有一次,下了好大的雨之后,河水也涨上来了。我家的一块种秧田在屋后不远处,地势低洼,靠近河边,田边留有一条很大的排水沟,沟里经常都会有鱼,涨水的时候与小河连通,河里的鱼也会成群结队地往沟里回游。
那次妈妈在家里织毛衣,我们要去看看有没有鱼,妈妈说水很大要我们小心。我们拿了一个桶和一个小网兜就去了,弟弟下到沟里一摸,好多鱼突然蹦跳起来,我也看到河里有很多鱼正在往水沟上游,有的甚至都跳出了水面,一时间我们高兴坏了,但是网兜太小根本不够用,弟弟就让我喊妈妈拿大网来。我跑上高埂,扯开嗓子喊:“妈妈,妈妈,快来啊……”妈妈在屋里听不清我喊什么,以为弟弟掉河里了,慌忙跑出来,才知道是鱼太多了,我们叫她拿大网来,真是虚惊一场,结果就是那天我们又捕获了很多的大鲫鱼。
4
每年六七月雨季,河水因大雨会涨得很高,沿河的庄稼菜园都被淹没了,很多人都会站在打谷场上看上涨的洪水。
只见那小河一改往日宁静的涓涓细流,变成了汹涌的洪水大浪,浑浊的水面上不时飘来一个葫芦、几个甜瓜、一只白鹅或几只水鸭,有时甚至还能看到一头小猪仔在水里扑腾,它们混合着无数的树枝、木棍和篱笆一起向下游漂去。面对汹涌的洪水,没有人敢去冒险打捞什么东西,都只在谷场上唏嘘惊叹。
印象中有一次,河水涨得太高了,甚至快到河岸边上了,打谷场看来都快要被淹没了。我们靠近河边的几户人家都很担心,大人们开始讨论如果雨继续下,河水不停上涨,我们就要收拾东西准备搬到高处去了,听到说我们的房子都不安全了,大人小孩都忙作一团。幸亏后来雨停了,河水也没有再继续上涨,我们才没有被迫搬家。
雨季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孩上学。随着最开始我们几个人的转学,到后来我们队里的小孩(除了几个家住西边靠近本村学校的小孩)几乎全都转到河对岸的学校去了。不下雨我们就从土墩上跳过河,下雨了土墩被淹了,我们就脱掉鞋子卷起裤腿赤脚趟过河,我年龄小有时大一点的邻居哥哥会背着我过河,其他人会手拉手几个一起,防止被水冲得站不住脚。
水再大一点的时候,不能再赤脚下河了,大人们会搬来木梯子,选一处河岸较窄的地方,搭上木梯,让小孩踩着梯子过河。我那时胆子很小,别人大摇大摆地从梯子上走过甚至跑过,可是我却不敢,大人牵着我的手让我走我也不敢,总觉得脚会踩到河里去,看着波涛翻滚的河水,我感觉头晕目眩、浑身发抖。可是要上学,必须得过河,没办法我只能选择跪在梯子上一点点地往前爬,到了放学时间,大人们就会拿来梯子等我们过河,我同样是一步步爬过来,每次都惹得他们哈哈大笑。
5
水量最大的时候,最窄处梯子也不能够到河对岸了,上学过不去,我们就只能另辟蹊径了。绕道十几里路从另一个村子可以通向学校,虽然也要过河,但是那里有一座大石桥,建了好多年了,桥面很宽也很高,可以走两轮的架子车,水再大也不怕。但是从那个村子里走,要经过好几个村庄的田野小路,弯弯绕绕的很难走,而且又远。我年龄小记不得路,妈妈就让我跟同学一起走。
中午大人们都会给我们五毛或者一块钱,让我们自己在学校买方便面当作午餐,这样就免得来回跑。我有时舍不得花掉这好不容易得来的钱,就干脆饿着肚子。有一次,我和三个同学中午又没有吃饭,在教室里玩闹,一会儿校长和他夫人(这里把夫人换成老婆更贴近当时)端来了几碗饭菜,每个碗里盛着米饭,上面盖着韭菜炒鸡蛋,我们都不好意思吃,校长严厉地说:“再怎么也不能饿着肚子啊!”他夫人却和蔼地说:“你们慢慢吃,吃完了锅里还有,自己去盛”。盛情难却,我们都非常开心地吃了饭,以后中午再也不敢饿着肚子了。
中午可以将就一下不回家,可到了晚上还是要回的呀!放学的时候,我就会紧跟着其他同学,一起穿过几个村子。可是我走得慢,穿着一双有点大的雨鞋总是跟不上他们,索性就把鞋子脱掉提在手里赤着脚走。可是走着走着,手里又提的累了,肩上还背着书包,只能暂时放下换另一只手来提。就这样换来换去,在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我一抬头却看不到前面的同学了,他们不知道拐到哪条路上去了,我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看着越来越暗的天色嘤嘤地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不远处池塘边走来一个大叔,扛着一个捞鱼的网,腰里挎了一个鱼篓,显然是捞鱼回来。
他听到我的哭声就走过来问:“小孩,你怎么了?”
我说:“我跟同学一起回家,他们走太快了,我掉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说完继续哭。
大叔说:“你家在哪里呢?要不你到我家里去吧!晚上在我家睡,你也是在xx学校上学的吧!我家有个女孩也在那上二年级,你明天上学可以跟她一起去……”
我望着面前这个陌生的大叔,心想不知能不能去,但还是有点害万一他说的不是真的呢!可是我晚上不回家,妈妈该有多着急啊!
想到这里,我说:“我不想去,我要回家!我家就在xx村”
那个大叔说:“好吧!我送你走出去!”
然后我就跟在他后面,穿过那片树林,走过两个菜园,又经过几条田埂,突然看到那座大石桥了。我眼前一亮心里顿时明朗起来急忙说:“我知道了!我从这里就知道回家的路了!”(过了大桥,后面基本上都是熟悉的路了)
大叔不放心到问:“你真的找得到吗?”我说:“是的!我能找到了,不用你送了,谢谢……”
大叔看我坚持,就说:“那好吧!你下去,我看着你走…”
我快速地跑过一条条田埂,径直奔到桥上,一口气跑过了桥。回头看时,那个大叔还在高埂上看着我,我站了一下对他喊道:“谢谢你!”
大叔回应我:“好,你走吧!”
转过身我又继续往家的方向跑去……
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当时那个田埂上站立的身影,虽然模糊,却一直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
6
不下雨的日子里,小河总是那么宁静。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两岸挖猫爪草、采野荆芥和夏枯草,这几种都是中草药,晒干可以拿到集市上卖,每个人最喜欢的就是抽茅叶草吃,一抽就是一大把。胆大的男孩子会拿一种专门的工具抓蛇,有人收购,一两块钱一条,我们女孩子则常常被蛇吓得哇哇大叫。
小伙伴们还一起扮家家酒,我们拿来家里的小锅仔、面粉、盐粒、碗或水杯,从河里舀一点水烧开,和上面粉,加上一把未开花的油菜,做成了面糊汤来吃,连筷子都不用,那滋味现在想起来还是很香的,多么难忘的回忆啊!
小河上游每年都会有人在水中下药,药晕了鱼儿泥鳅捉起来,基本上一年两次。每次我们看到水里有鱼儿顺水往下流,就赶紧拿来网子堵在两个土墩之间。因为下药的人在上游什么地方已经堵过了,大鱼已经被截掉了,我们在下游只能捡到一些小的漏网之鱼,半天时间也可以捡到不少,有一些已经死了,有些没死的也晕了。
河里有一种跟泥鳅长得很像的刀鳅,比泥鳅大一点,大人说不能吃,经常都留在河底,没人要。(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刀鳅也是可以吃的)
每次堵到的鱼和泥鳅,我们收拾干净,撒上盐腌一腌,拌上面粉,再打上两个鸡蛋,放进油锅炸至金黄,瞬间香味弥漫开来,简直就像过节一样。
7
夏天不下雨的时候小河水很浅,我们在河边看牛儿洗澡、鸭子戏水。这个时候水田里的稻子都抽出了穗,上面经常会有很多蚂蚱,我们比赛看谁捉的蚂蚱多。捉到了蚂蚱拿回去,鸡鸭都抢着来吃,家里的猫咪也来抢。有一次,猫咪刚好把一只蚂蚱衔到嘴里,一只鸭子跳起来去它嘴巴里抢,结果被猫咪一下子把鸭子的扁嘴巴都咬破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晚上大人们去河里洗衣服,我们小孩就偷偷地脱了衣服坐在河里洗澡玩水,任由清凉的河水洗去我们一天的炎热。
那时候农村没有自来水,家里吃的水都是井水,但是井水并不多,打水也不方便。平时我们洗东西使用的都是从池塘里挑的水,旱季池塘水很少了,就到河里去挑,虽然上河堤很累但是水很清,使用时也觉得很干净。有次我去河里挑水,那时天已经快黑了,我装了两个半桶的水摇摇晃晃往河岸上走,越走越累,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拽住两只水桶一样,吓得脚也使不上力了,好歹把水挑上来了,本来的半桶水已经所剩无几了。
还有一次白天我到河里洗水壶,洗完后装满一壶水正准备往回走,忽然听见乌鸦“哇——哇——”地叫着从头顶飞过。那时我已经十几岁了,看过电视上凡是有乌鸦叫的时候就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我突然觉得有点害怕,就赶紧往岸上走。走到一半,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好像是什么东西掉进水里了。河岸边上有一个池塘,那是住在最边上的人家在门口挖的,池塘不大却很深,周围栽了几颗树,因为家里有小孩,怕掉水里,就在树上用草绳围起来拦一下,只留一面方便洗东西。我听到声音,大步往上跑去,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只三四岁)越过缠着的草绳掉进水里了。这样突然一吓,手中的铝制水壶也松手掉地上了,咕噜噜一股脑儿滚下去。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赶忙伸手去够那小孩,她的身体已经被淹了,只留一缕头发浮在水面上,我拽住那点头发把她往边上拉,同时大声喊道:“快来人呐!小花(小孩的乳名)掉水里了……”她的爸爸正在屋后纳凉,赶紧跑过来才把小孩捞上来,总算是有惊无险,小孩没什么事。
等我下去找我的水壶,看到水也洒光了,壶也摔扁了,只好又重新装了水回来。
8
大约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队里因为小孩上学的问题,过河实在是不方便,就由队长牵头,安排每家每户分配用具和人工,在一处两岸都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方造了一座木桥。木桥由几根横木接成两截,铺上稻草和泥土,下面用了一根木头立柱撑在河中央,大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木桥竣工了,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上学的孩子,平时水浅就从前面的土墩上过,水深的时候就从木桥上走。
那时候农村家家都有很多农活,农忙季节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每年干完了家里的活,爸妈都要去给爷奶他们帮忙,一般我和弟弟放学时也会直接去奶奶家,等到吃过晚饭才跟爸爸妈妈一起回家。我从小就夜盲,天黑以后什么都看不到,每次走在田间小路上,爸爸跟弟弟在前面走得很快,我在后面就不停地摔跟头,妈妈只好时不时停下来等我,因为木桥比较窄,只能容下一个人走,所以过桥时妈妈就在前面牵着跌跌撞撞的我。有时晚上没有月亮实在太黑了,爸爸会在奶奶家拿一把剥了皮的红麻杆,点燃一头当作火把给我们照亮,不过我们得赶在麻杆被烧完之前快速地跑回家。
多少个披星戴月的日子,我们都从木桥上走过……
9
又过了几年,我读中学了,上学不再需要天天过河了。木桥也因为每年雨季洪水的冲刷而渐渐垮塌了,可是队里还有其他的小孩要过河上学,所以那一年队长又安排人花了不少钱,在原有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座水泥桥。水泥桥很气派,比原来的桥还要高一点,桥面很宽,可以驶过一辆两轮架子车,自行车就更没问题了。
我上中学要走六七里路到镇上,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左右,要经过村里的一座桥,还要经过我们小时候上学绕路的那座大桥,虽然大多都是大路,但是路面坎坷不平,下过雨后车子几乎都不能通行。我们上小学的那个村子离镇上距离远一点,但是路面比较平坦,铺有石子,下雨了也可以走。我们就骑车过桥,从小学校那边绕道去镇上。有时下过雨河湾里也不好走,对岸的村子里有一个亲戚,家住马路边,我就经常把自行车放她家里,走路回家,吃过饭再走路过去,骑上自行车去上学。
多少年来,弯弯绕绕总也离不开那条小河。
再后来长大了,离开家读书工作,家里也在镇上买了房子,爷爷奶奶也搬离了破败的房子住到镇上了,已经有好多年都不再走那座桥了,也不再嬉戏流连于那条小河边了,可儿时美好的记忆却填满了我思乡的离愁别绪。
如今,水泥桥依然在,可是乡下住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很多房子都已经倒塌或者拆掉,原来的房址和田野被种上了许多的树。
去年回去祭拜姥姥姥爷,看着面前的景象,感觉很是陌生,再也找不见儿时的影子了,它只留存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