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的由来,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书中开篇讲过一个笑话:
一位老太太听完天文学家的报告后说,你说的根本不对,地球是被一个大乌龟驮着的。天文学家并没有对老太太的无知表现出不耐烦,反而问道,那么乌龟站在什么上面呢?老太太说,它站在另一个乌龟上面,一层层地撂下来。
古代各种文明对于天地的看法,比这个老太太的说法其实高明不到哪去。比如盖天说就认为天地好比一座房子,盘古可以建造,女娲可以补漏,共工不满意还能重新设计------怒撞不周山,于是“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模样。总的来说,早期的人类对于我们居住的星球的认识,只能用“瞎猜”两个字来形容。后来人们通过地理大发现与环球旅行了解到地球是圆的,但是人们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地球可以悬在天上,人为什么不会从地球上掉下去,没人知道答案。
直到文艺复兴后期,一位神一样的人物降临了,他就是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才使这一疑惑得到令人信服的解答。在这部著作中,牛顿除了提出经典的牛顿三大力学定律、微积分原理,还通过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对我们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规律做了准确的解释。人们这才认识到地球之所以围绕着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旋转,而没有漂移到宇宙中,靠的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但是,地球一开始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牛顿也想不出来答案。于是他只好把原因归结到上帝身上,认为上帝推了地球一把,这就是所谓的第一推动力说。当然,牛顿这样的解释很牵强,甚至荒唐。除了教会对此津津乐道,没有什么科学家会相信,恐怕牛顿自己也未必相信。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在科学领域也一样。没过多久,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星云假说,准确解释太阳系和所有恒星的起源。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星云物质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而剩余的星云物质则进一步收缩形成了行星。然而,由于康德用的是哲学家的语言而不是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显得晦涩难懂,在当时科学界并没有引起什么强大的轰动。真正让星云说发扬光大的是法国的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他用数学和力学定律,尤其是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星云物质旋转、互相吸引,最后收缩成星系的过程。由于拉普拉斯的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才使得星云说被科学家广泛接受,并取得了空前的反响。鉴于两人的功劳,因此星云说又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至于星云怎么来的,目前科学界主流的观点是炸出来的,并给这爆炸的瞬间取了一个名字,叫奇点大爆炸。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随着宇宙不断膨胀,物质的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倘若你再问起奇点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样子,大概只有上帝知道了,绕了这么一大圈,我们又回到了上帝创世的路上了。然而总有人不相信神,粒子不行那就寄希望于波,波无质量不可见但又真实存在,于是又提出了玄而又玄、无中生有的弦理论,至于如何无中生有,你我皆凡人,不能懂。
当然,除了务实的物理学家之外,还有一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哲学家吧,也不曾放弃。他们提出了类似于衔吞蛇的观点,认为万物皆是循环因果的,无所谓始终。认知哲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把这些矛盾的循环因果回路称为“怪圈”,并举了两个例子:巴赫的卡农轮唱曲里似乎不断拔高的音符,以及埃舍尔画笔下无限上升的台阶。他把著名的克里特岛撒谎者悖论以及哥德尔关于不可证明的数学定理的证明也算在“怪圈”里。霍夫施塔特在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中写道:“当我们在某个层级系统的不同层级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又回到原来待过的地方,这就是'怪圈'。”生命和进化必然会陷入循环因果的怪圈,它们在基本面上具有套套逻辑,缺少了这种根本的循环因果逻辑矛盾,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和开放的进化,从而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们以为我们相比古人走了很远,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在绕圈。末了,借用艾略特的一句话加以自勉,“我们必不可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