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er第87篇成长记录———
人对了,就什么都对了。甚至有人说过: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一个震惊心理学界的实验。
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个今天已经不被允许,也不可重复的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津巴多找了24名生理、心理都很健康的志愿者,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囚犯,一组扮演狱卒,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体验监狱生活。
一开始,囚犯们感觉挺好,觉得是种少有的体验;狱卒们也感觉挺好,觉得自己一定是知情达理的狱卒。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人。
但第二天,事情就开始失控了。
囚犯有些受不了监狱的环境,发起了一场小小的“暴动”,撕掉囚服上的编号,拒绝服从命令,取笑狱卒。狱卒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控制局面,“镇压”了这场暴动,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东西,并让他们空手洗马桶。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场面几乎完全失控,狱卒拼命虐待囚犯,有些囚犯失声痛哭,并出现了心理疾病的症状。第六天,实验被叫停。
这个实验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
明明是随机的两组人,但只要把其中一组人放在狱卒的位置上,不管他们具体是谁、受过什么教育、有什么信仰,他们就会去虐待囚犯。这些人是谁似乎不重要,因为有一股你看不见的、远大于这些“人”的力量,牢牢握住了他们的双手,左右他们的行为。
这种远大于人的力量,就是:系统。
什么是系统?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这里有两个关键词:1、要素,2、连接关系。
实验中,24名志愿者就是要素,狱卒和囚犯就是他们的连接关系。要素它是无法决定自己的行为的,真正决定它们行为的是连接关系角色的转变。
我开车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播放音乐。手机里的歌曲有些是我下载,也就是我喜欢的歌曲。有些是孩子们下载,三个娃都有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平时我一个人的时候,喜欢什么歌就播放什么歌,碰到特喜欢的歌曲会单曲循环播放一天也听不腻。
可我每天送娃上学,接娃放学这段时间,孩子们在车上会为了听什么歌曲闹矛盾,争吵不休。特别是小的,两姐姐已经让他一首歌,还要继续手动挑选他喜欢的歌曲,不然就闹。让一次可以,老让肯定谁也不愿意,不能总以我小你们就得让我为理由。其实我也不愿意,此车是我买,此车我在开,不播放我想听的歌曲就算了,你们争抢不休,吵吵闹闹,影响我开车。
那怎么解决这个事情?
孩子们是要素,手动播放是连接关系。
用手机QQ音乐的朋友都知道,QQ音乐有三个自动播放模式,单曲循环播放、随机播放、顺序播放,还有就是手动挑选播放。
今天孩子一上车,我就告诉他们:谁都不可以手动播放歌曲,妈妈调在自动随机播放模式,播放什么听什么,大家都会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结果是他们不吵闹,也不再争抢了。
通过改变连接关系,而不是要素,孩子们都获得了他们都认可的公平。
在机关单位里,许多基础干部总觉得领导傻或利欲熏心,觉得自己在那个位置上就能够做到英明果断、正直形事。
其实如果自己真在领导这个位置上,大概率他跟领导差不多的表现,不是他这个要素变了,而是因为上任之后连接关系变了。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这句话对吗?人当然很重要,但是人从来无法单独决定行不行。人这个要素,和它周围比人更强大的连接关系,共同决定着行与不行。
什么是洞察力?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真正有洞察力的人从来不说: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真正有洞察力的人喜欢说: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
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通常不是改变它们的要素,而是改变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我们很容易看到眼前的要素,但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