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系统:我们说洞察力时,到底在说什么?
这一模块,我们学习洞察力的基本功:搭建模型。这一讲,我们从一个支撑起整门课程的基石概念开始:系统(System)。
什么叫“系统”?
我们内心深处,相信“人”的无穷力量。遇到困难时,我们期待力挽狂澜的卓越领导;遇到灾难时,我们渴望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我们相信:“人”对了,就什么都对了。某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甚至说过: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给你讲个故事。
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个今天已经不被允许,也不可重复的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津巴多找了24名生理、心理都很健康的志愿者,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囚犯,一组扮演狱卒,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体验“监狱生活”。
一开始,“囚犯们”感觉挺好,觉得是种少有的体验;狱卒们也感觉挺好,觉得自己一定是知情达理的狱卒。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人”。
但第二天,事情就开始失控了。
囚犯有些受不了监狱的环境,发起了一场小小的“暴动”,撕掉囚服上的编号,拒绝服从命令,取笑狱卒。狱卒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控制局面,“镇压”了这场暴动,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东西,并让他们空手洗马桶。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场面几乎完全失控,狱卒拼命虐待囚犯,有些囚犯失声痛哭,并出现了心理疾病的症状。第六天,实验被叫停。
这个实验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
明明是随机的两组人,但只要把其中一组“人”放在狱卒的位置上,不管他们具体是谁、受过什么教育、有什么信仰,他们就会去虐待囚犯。
这些“人”是谁似乎不重要,因为有一股你看不见的、远大于这些“人”的力量,牢牢握住了他们的双手,左右他们的行为。
这种远大于“人”的力量,就是:系统。
什么是系统?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
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
1)要素;2)连接关系。
比如,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这24名志愿者,就是“要素”;而“狱卒和囚犯”就是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斯坦福监狱实验告诉我们,要素其实无法完全决定自己的行为。但是,把要素和连接关系放在一起,也就构成了整个“系统”,是“系统”决定了个体要素的行为。
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系统动力学家德内拉·梅多斯,在她的成名作《增长的极限》里说:
“真正深刻且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来自观察‘系统’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
到底什么是洞察力?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而我要做的就是帮你戴上这副“洞察力眼镜”,一眼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你可能还会问,我拥有了透视“要素”和“连接关系”的洞察力眼镜,有什么用?
我要告诉你,所有你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因为你看不清。因为要“真正解决问题”,通常不是改变要素,而是改变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洞察力就是帮你找出连接关系,然后改变它。
我举个例子。
你在某海边旅游城市的一家海鲜餐馆吃饭,看见鱼缸里有一条从没见过的鱼,于是问老板:老板,这是什么鱼啊?没见过哎。
你猜,这时老板会做什么?
老板会一把捞出这条鱼摔死,说:这是什么什么鱼,300块一斤,一共20多斤,6000块。
这种“花式宰客”的“表象”,在旅游城市屡禁不止。为什么?因为餐馆老板这个“要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并不是。是因为店主和你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对。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辈子可能只会去这个城市旅游1~2次。只去1~2次,到同一家海鲜餐馆吃饭的概率,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对这家海鲜餐馆来说,几乎每个进店的客人,这辈子只会来一次。如果你是这家海鲜餐馆的老板,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宰死他为止啊,反正不会来第二次!你如果是他,你也未必比他好到哪里去。“花式宰客”的行为,不是由餐馆老板这个“要素”决定的,而是你们之间单次博弈的“连接关系”决定的。
那怎样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不要期望改变“要素”,比如教育餐馆老板“你要善良”,而要改变“连接关系”。
比如,我们现在都会用“大众点评”先判断一家店是不是靠谱,因为线上累积的评价,形成了口碑,实现了餐馆与顾客的重复博弈。我再举一个国外的例子。
麦当劳的顾客反映,他们在高速公路上的加盟店,食品和服务都很差。
为什么?这是因为“要素”,也就是店长们的能力比较差吗?
并不是。这是因为高速公路上的顾客,都是过路客,他们和麦当劳的关系,也是“单次博弈”。服务得不好,会伤害麦当劳的品牌,对加盟店的收入却几乎没影响。
怎么办?麦当劳决定改变“连接关系”,把高速公路加盟店收回为“直营”。这时,麦当劳和店长们的关系,就变为了长期雇佣的“重复博弈”关系。高速公路店的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我再举个例子。
我们都听说过和尚分粥的故事。两个和尚分粥,负责分粥的和尚,当然想给自己多分一些。而另一个人当然不答应。
如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改变“要素”吗?教育他们:出家人,要以少吃一点为怀?可是出家人也不想饿死啊。
那怎么办?
改变“连接关系”。让一个和尚分粥;另一个和尚选粥。选粥的和尚,当然会挑多的那碗。这样,为了不吃亏,分粥的和尚的唯一办法,就是把两碗粥分得尽量一样多。
通过改变“连接关系”,而不是“要素”,两个和尚获得了他们都认可的公平。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这句话对吗?人当然很重要,但是人从来无法单独决定行不行。人这个“要素”,和它周围比人更强大的“连接关系”,共同决定着“行与不行”。
真正有洞察力的人从来不说:一切不行,都是人的不行;真正有洞察力的人喜欢说:结构不对,什么都不对。
要点总结:
这一讲,是《刘润·商业洞察力30讲》的第一讲,我们学习了“系统”这个基石概念。
什么是系统?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这个定义里有两个关键词:1)要素;2)连接关系。我们很容易看到眼前的“要素”,但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那什么是洞察力?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普通的人观察一只手表,优秀的人洞察几百个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次合作,优秀的人洞察协议背后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观察一个团队,优秀的人洞察团队里责权利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普通的人会观察,优秀的人能洞察。
下一讲开始,我们要仔细拆解要素,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