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虫不可以语冰”是一句相当有魅惑力的话,出自庄子的《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夏虫因季节所限,未曾见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它讲地冻天寒,不过枉费唇舌,自讨没趣。
能用此句之处甚多,比如吴越出演《我的前半生》中的凌玲,因演技精湛,导致观众把对小三的痛恨全都发泄到她的身上,骂她又丑又贱,让她原地爆炸。许多污言秽语更是让人读之心寒。何必与网络喷子一争长短?于是,吴越关闭了微博评论,并奉送几句侯宝林先生的诗:“演员生涯自风流,生旦净末刻意求,莫道常为座上客,有时也做阶下囚”。何必多讲?不懂也罢。“夏虫不足以语冰”。
又如,杭州保姆纵火案,林生斌先生妻儿无辜遇害,实为人间惨剧,记者饱含深情写出详实报道,痛斥物业和消防未能及时救援,却有人留言:“你们凭什么敢写保姆纵火这四个字?就凭屋里其他人死了保姆没死?这男的不也没死?”感慨此人,竟然在对案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义正辞严的责问记者,果真无知者无畏。气愤无奈之余,只能送他一句“夏虫怎可语冰?”
凡此种种,人生在世,总难免被人误解和痛骂,也总能相逢奇葩与人渣,你诚心助人,他骂你沽名钓誉;你为人低调,他笑你装模作样;你痛斥不平,他说你公知愤青;你酷爱读书,他说你呆头呆脑;你彬彬有礼,他无赖纠缠;你步步退让,他越战越猛。总之,让你委屈满腹,他才欢乐无限。那么,何必费时费力,与之纠缠不休,输赢又如何?辩论到底,耗时耗力,杀人一万,也自损八千。不如敬而远之,节省些精力,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业,把时间和耐心送与珍惜和需要你的人。告诫自己:“此为夏虫,何必语冰?”
由此看来,“夏虫不足与语冰”似乎是万用金丹,只要遇不同意见,皆可送上此句。但,凡事过犹不及,若以为自己吐出此言,便真理在握,又实在有失偏颇。世上所遇之人,难道处处是你知音?平日相对之人,难道与你价值观人生观全面吻合?又不是找对象,非挑个心心相印。
细想想,夏虫不知寒冰,只是它没见过而已。我们也没见过秦皇汉武,没见过恐龙猛犸象,不照样乐此不疲的追踪,津津有味地谈论不休吗?
所以,“夏虫不足语冰”只是说来畅快,若不分场合地使用,也只能暴露自己的懒惰与无能。
只要对方不是人身攻击,冷嘲热讽,只要别人需要帮助,又诚心相求,“夏虫不可语冰”便应慎用。别人就是夏虫吗?我们为何相信自己具有藐视他人的资本?
去医院检查,一化验,血液过于粘稠,医生立马对电脑打出药单,如今大多不用手写,病人也能看懂名称。于是,怯怯问医生:“您开这药,它的疗效和副作用是什么?我大概会吃多久?”得到的回答通常是“给你说了你又不懂,问那么多干嘛?只管吃就是了,我是医生你是医生?”此时,夏虫就是病人,病人何必懂得药物的治病机理?你非医学专业,懂得什么?医生还能害你吗?真是“夏虫不足以语冰”。
教师办公室里,一学生正眉头紧锁,“老师,您再给我讲讲吧,这道题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不选这一项呢?”老师有气无力的看着他 :“我已经给你讲三遍了好不好?你这脑子也得转转圈啊,给你讲你也像坐晕车,你自己琢磨吧。”又是夏虫不足以语冰。
“夏虫不足以语冰”突然又变成了懒得理睬与不负责任的代名词。仿佛此语一出,自己立马高人一等了,不是我不说,是你不配听。可是,夏虫虽不知冰,却依然能看到草木欣欣向荣,多姿多彩;井底之蛙虽不知蓝天广袤无垠,却自有井口的一片风云变幻。它们虽拘于时,拘于虚,但未必没有看四季,走天涯的梦想,能为别人展示新鲜的未知世界,不也是我们的快乐吗?即使是高深的相对论与黑洞,依然有着深入浅出的讲解。
每人眼前风景不同,谁又是全知全能?夏虫若求知若渴,为何不能与之语冰?而我们,在别人看来,岂非也是夏虫吗?
别拒绝,别烦躁,对可爱的夏虫,你也可以和它语语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