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古人看,比年终考核分量重得多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好面子是人的通病,“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才是异类。

可面子是怎么来的呢?大部分都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包括一国之君、王侯将相的好评、差评也都是其他人定论的,这个定论就叫做谥号。

谥号是一个人去世之后,后人给予的综合评价,能用得上给谥号的当然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起码得是一国之君、皇后、皇太后以及文武大臣们。

谥号由来已久,从西周早期谥号制度就产生了。当时主要是针对君主和诸侯的生平给个综合评定,和我们的年度考评差不多,但年度考评考察的是一年,而谥号评价的是一个人的一生。

好评与差评

谥号是对一个人的盖棺定论,自然也有好坏之分,好的被称为褒谥:比如文、武、明、睿、康、景、庄、宣、都是褒谥,代表人物周文王,汉武帝等等。

差的叫做恶谥,比如厉、炀一类的,代表人物周厉王、隋炀帝,最奇怪的被称做惠帝的都是些并不聪明的人,比如晋惠帝,这个皇帝最出名的语录是灾荒年,老百姓都饿得快死了,他天真地问:“何不食肉糜”,他天真无邪了一辈子,何想而知他的国家能治理成什么样子。

谥号好坏有讲究

一般来说继位的帝王是不会前任打差评的,一种情况除外:改朝换代的时候。比如周朝给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帝辛就打了差评,提起帝辛可能好多人搞不太清楚,可说到他的谥号大家就都知道他是谁了:商纣王,他和苏妲己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蔡邕在《独断》中说纣代表的是“残义损善”的意思,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灭亡时的君主得到的谥号都不好。

如果子承父业就另当别论了,几乎一路好评打下去了。谥号最早的时候只有一两个字,可后世子孙觉得这不足于赞扬祖辈的功劳,想德能勤绩劳方方面面都表彰一下,结果谥号慢慢都字数多起来,历史上谥号字数最多的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的谥号最长,有25字: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推翻了唐朝的统治,建立了大周。可当她的儿子中宗李显趁武则天年老体衰重新夺回政权后,中宗并不敢给武则天打差评,武则天毕竟是李显的亲生母亲,仍然保留了母亲的谥号:则天大圣。

不但帝王在乎自己的死后哀荣,文武大臣也很在意。比如清代最有名的官员曾国藩因为率兵打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所以在他死后,慈禧太后把对文臣中谥号的最高荣誉给予曾国藩:文正。历史上取得这项殊荣的还有范仲淹。

名人更想要好评

清乾隆年间,有位两朝老臣叫做张廷玉,是乾隆的父亲雍正的宠臣,雍正去世时下遗诏给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可张廷玉还想好上加好,得到文臣梦寐以求的谥号:文正。但是乾隆对张廷玉并不是很感冒,张廷玉越想得到,越求而不得。因为这件事,把乾隆惹火了,差点连配享太庙也剥夺了。

配享太庙是一种什么荣誉呢?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供奉历代祖先的地方,配享太庙就意味着文臣武将可以与先皇一样享受后人供奉朝拜,这是对文武大臣功绩的肯定,所以文武大臣们都非常在意这项荣誉。

真如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所写“了却君王天上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其实谥号不但文武大臣在乎,君王在意,就是老百姓也想要个好名声,毕竟“人的名,树的影儿”,谁会不在乎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215天/3650天】时间管理:2019.09.15 一觉睡到十一点。 和玉多做豆角焖面。 打扫卫生。 写稿。...
    瓜小西呀阅读 65评论 0 0
  • 由于经历及知识积累的缘故,这一章节的学习很多关键字眼都是第一次听说,学习起来特别的吃力,但想到上次顺波院长对说的那...
    权德辉阅读 226评论 0 0
  • day94。 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睡眠充足地醒来,心情愉快。今天鼻腔有点堵,所以某些动作,只能靠嘴来呼吸。依然是拜...
    飞天小毛女阅读 132评论 0 2
  • 2018真的是对于我而言,是丧的一年。 我一直以来,都想带给别人的是正能量的状态,可是今年却越来越发现,自己离喜欢...
    小铃铛er阅读 872评论 2 8
  • 昨天花了一个半小时写完文章《今天一天我在“挣扎”什么?》,然后单独发给了一个朋友,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了自己一天的...
    杨颖__指数成长阅读 392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