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是什么?微型的课程——这是我参加了两天的微课培训后的感觉。
一般的课程时间长,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两天甚至更多。微课时间短,几分钟就差不多了,时间太长大家就注意力分散到别处去了,谁让我们都处在一个信息太多而注意力太少的时代呢?
一般的课程强调系统性,微课强调独立性。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对独立的一节微课,几分钟学完,马上就可以用上,所谓【快学快用】。
所以,把一门课程节选成片段,并不能称为微课,因为往往失去了上下文,学员根本就看不明白。把一门课程浓缩成片段,也不能称为微课,这样的浓缩只有骨架,没有枝叶,学员一般没有兴趣,也没有收获。
如果以【快学快用】作为标尺,强调交付感的得到课程,也未必能篇篇称为微课,毕竟学完能马上用起来,这个要求太高了!
基于此,做好一门微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下功夫,分别是:准,精,趣。
1. 准
所谓【准】,其实就是聚焦。微课太短了,如果再不聚焦,那么短的时间,学员根本学不到什么。那么聚焦什么呢?
- 聚焦学员
- 聚焦任务场景
- 聚焦问题
本着快学快用的原则,一门微课的设计肯定是针对特定学员的特定任务场景遇到的特定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上面的三条聚焦与设计一门课程前了解学员需求的问题是一致的,具体可参看之前的文章《培训师是如何炼成的?(一)》。两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微课的要求更加聚焦,特别是任务场景和学员问题,有画面感最好。
只有这样,你提供的微课才能够定位目标准确,提供满满的干货。所谓干货,其实也有一个很好的定义啦:
- 之前不知道
- 学了能做到
- 做到有效果
能提供满足以上三条标准干货的微课,才是一个门好的微课。
2. 精
【准】面对的是需求和目标;【精】面对的就是微课的内容了。精这个字其实用的很好,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 内容精炼
- 故事精彩
微课的时间太短,内容必须要精炼,没人愿意听你絮絮叨叨。你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精炼内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就是一个结构化思维的过程(《如何让你的思考和表达【结构化】?》)。
在你精炼内容的时候,还可以遵循四个步骤:分类;选择;总结;提要。这其实就像是炒一盘菜,一开始不同食材分开放置是分类;留下有用的,切掉没用的是选择;食材炒在一起就是总结了;最后起一个漂亮的菜名,这是提要。
解决了内容精炼,你可能已经准备好了干货,但未免干巴巴的,让人没有胃口。这时,你还可以给你的微课添加一个故事。比如【孙悟空带你搞定客户】之类,故事最好是和内容有关联,不要生搬硬套。
解决了【精】的这两个因素,你就可以手绘微课脚本了,相当于给你的微课打草稿。打草稿不用太正式,手绘的方式最简单。当然也有一定之规,可以按照下面的逻辑来:
3. 趣
微课如果做的有趣,大家都喜欢看。如何做的有趣呢?总不能站在那里说相声吧。
微课有很多种形式,也有很多种工具可以选用。好工具的作用在于,你不用花多长时间就可以做出一个活色生香的微课。下面举几个例子。
PPT加语音讲解的微课最为常见,当然PPT里面可以夹杂大量的动画。用PowerPoint就可以直接导出成视频文件。iSlide插件装上去,如虎添翼。
Focusky可以做那种放大缩小转来转去的微课视频,做得好让人惊艳不止,做的不好就把人转晕了。
UMU是个很好的微课平台,可以录制简单的微课视频,相比前两者不够炫酷,但简单实用。另外,它大量的互动功能非常有特色,微课讲完给学员答个题之类的很是方便。
H5也是一种微课的形式,做得好也可以出彩。
准备一门微课,准,精,趣,三个纬度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我认为还是要有干货,内容是第一位的。没有内容只有形式,只能是搏人一笑的花架子。就像克里斯安德森在《演讲的力量》里面说的【值得分享的想法,才是一个TED演讲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