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久负盛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第一大港、泉南佛国,郭沫若先生称赞为“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
2010年由张坂、百崎、东园、洛阳四个乡镇组建而成国家级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其文化底蕴深厚,乡土风情浓厚,历史资源丰富,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商区以“唐雕、宋桥、元港、明回”四大文化特色最负盛名。
其中“唐雕”以张坂木雕,洛阳石雕享誉海内外,张坂木雕更是荣获国家知名地理标志,张坂木雕国家级艺术大师黄泉福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从洛阳石雕厂走出来的蒋钦全等国家级的大师,以及众多省级工艺大师,雕艺企业,几万从业人员,都是对“唐雕”最好的注解。
台商区雕艺馆本着弘扬当地雕艺的使命,把优秀的雕艺作品收罗起来集中展览,对于推广、保护当地雕艺的意义重大。目前台商区雕艺馆与名人名雕的合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为雕艺品提供线上展示、销售平台,是为雕艺品赋予崭新的生命力。
唐雕是指唐代以来,在此逐步发展起来的雕刻艺术工艺。据载,3千年前便有人驻足台商区,张坂玉埕出土象化石、洛阳后山遗迹、百崎下埭音楼山遗迹中,出土大量饰纹陶瓷便是有力的佐证。
而各乡镇的村落族谱、以及史书更是明确记载唐代公元686年,捐桑园而盖泉州开元寺的黄守恭,派次子黄纪,开基于惠安张坂镇黄田,座落于黄田的灵秀山间,黄氏墓葬,纪念黄氏历史的石刻,张崇纪开基张坂(张崇纪是写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七代侄孙)至今还有张坑坝等遗迹。
目前与台商区洛阳镇交界处的盘龙村,唐末开闽三王之一的王潮墓出土的石虎,石马,石翁仲,是福建迄今发现保存较完整的唐代大型石雕墓室。
这些历史都记载着这里丰富的人文历史及雕艺的历史脉络。
而惠安雕艺得到飞跃式的发展,是以唐末宋初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钧,下诏令,允许民间盖皇宫式的建筑为契机。所以民间有将闽南红砖古厝称为“皇宫起”的说法。而张坂是闽南地区广泛建造“皇宫起”的起源地。
在红砖古厝的修建中,涉及的木雕,石雕,彩绘,堆剪,瓷雕,砖雕,灰塑,篆刻,木作等诸多工序,在闽南地区大兴土木之际,发展及传承众多从事上述的艺术匠人。
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创新,使惠安集石雕之都,雕艺之乡,建筑之乡,木雕之乡,影雕之乡等荣誉加身。
而记载这个“皇宫起”的历史是由北宋名臣,曾获得惠安最高名次的进士榜眼黄宗旦,所撰写的(灵秀山记),又称为(闽帝游山记)中所记载
译文(节选):
龙启二年(934)甲午十一月初八日,闽帝王延钧游灵秀山。他见山上峰峦削拔,状似美人,于是下诏改称为美女峰。又览诸形胜毕,驾回。独羡是山之美势巉岩,偃伏盘郁,赞叹说:“地灵人杰,不就是这样吗!”来到山下,又见第宅周回,甲乙翼翼,增以阡陌,饰之锦绣,认为虽花锦之地,也不足从胜过它。所以用“锦”字别命其名。把村名改为锦里,驿站改为锦田驿,住宅改为锦第,村边溪流改为锦溪,墓院改为锦田大福胜院。君恩优渥,家冢增荣。这一天,盘桓游宴之间,唱和不绝。
晚上到离宫住宿,到次日清晨,见金风剪剪,瓦霜凌凌。闽帝问道:“锦田这地方像这样的气候是暂时的还是经常的?”宗长黄克宗奏道:“这个地方极靠海边,每到秋天的时候,就像城郭里的冬天,风大天寒,苦不堪言。”闽帝不禁长叹道:“什么时候才不会听到小民的愁苦之声呀!”于是下达诏书:凡滨海的民居房屋,准许仿皇宫建筑样式,用瓦粘。而闽南滨海获得古大厝粘居者,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灵秀山记
“皇宫起”被准许,是台商区唐雕,标志性的事件与重要的推手,千百年来,传统手工工艺,父子相传,师徒相承,传承有序。
而今,闽南地区关于建筑工匠,雕刻艺术而言,惠安就是最重要的核心区域,台商区雕艺是其重要的部分。闽南人,一生爱起厝,每个家庭都会盖起传统的闽南建筑古大厝。千百年来闽南古厝成群,也培养了一代代惠安的匠人。
作为历史悠久的雕艺之乡,拥有木雕,漆线雕、石雕、灰雕、砖雕等产业,特别是张坂木雕,从唐五代时期,融合了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闽越地区的特色文化,风格独树一帜。其设计精致古雅,工艺精湛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从唐朝泉州开元寺建寺时古建筑雕刻,到四大名桥洛阳桥畔,又及宋元海丝之路远销重洋,及至明清雕艺工艺达到了辉煌鼎盛,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总能找到台商区雕艺匠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