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逾骨肉,手足情深——我眼中的苏东坡之五

  苏东坡的一生真谓可波澜壮阔,精彩绝伦,无与伦比!

  论才华,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诗歌、散文、书法、绘画的领军人物,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佳作;论功名,他在科举、吏部考试、殿试中脱颖而出,一飞冲天,誉满九州;论仕途,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流芳百世;论亲情,他孝顺父母,尊敬亲长,与妻子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若论兄弟之情,苏轼同样堪称世人楷模,他与弟弟苏辙共同演绎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情逾骨肉、手足情深的千古佳话。

  一、亲密无间 共同成长

  苏轼比苏辙年长三岁。从苏辙出生一直到兄弟两人同时考取功名的十九年间,苏家两兄弟一直是朝夕相伴,和睦共处,亲密无间,未曾有一日分离。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成长,一起聆听母亲的谆谆教诲,一起跟父亲学习做人的道理。

  童年、少年时期,苏轼对弟弟苏辙疼爱有加,关怀备至,苏辙在文章中写道“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

  也许有人觉得学习是枯燥的,但苏家两兄弟感受最多的是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苏辙自小就对这位兄长就特别地崇拜,是苏轼的超级粉丝!他尤其敬仰羡慕兄长洒脱、飘逸、气势磅礴的文风,总爱缠着哥哥讲授。对弟弟的要求,苏轼总是不厌其烦,有求必应!

他手把地教弟弟吟诗练字,在遣词造句上更是对弟弟言传身教,在学业上,苏轼是弟弟名副其实的领路人。苏辙在文章中写道”“我初从公,赖以有之。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共同的生长环境,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秉性爱好,使苏轼、苏辙两兄弟情投意合,息息相通。性格内敛,不善于表达情感的苏辙却经常对他的朋友们说:我这一辈子,手足之情最重最重的,就是我的兄长苏轼。而我的兄长苏轼,手足之情最重的,就是我。

  二、志同道合 心心相印

  苏轼苏辙兄弟,真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座,他们同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同在政坛上达到巅峰,政治立场与人生经历又惊人的相似,尤为重要的是他们都视对方为高山流水,刎颈之交!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两兄弟在父亲的带领下考取功名,誉满天下。那一年,苏轼22岁,苏辙19岁,从那一年开始,苏家两兄弟各自走上为官之路,各奔东西;从那一年开始,苏家两兄弟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苏轼苏辙兄弟走上仕途之后,日东月西,天各一方。但他们彼此牵挂、鸿雁传书、心心相印。据不完全的统计,苏轼苏辙兄弟相互之间往来的诗词多达200多首,《水调歌头》无疑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千百年来,中秋咏月之作不可胜数,但自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问世后,其它的作品全都黯然失色了。在这首词中,苏轼思念的人正是他的兄弟苏辙。

  那一年的中秋之夜,苏轼想起五年没有见面的弟弟,心中非常地感慨,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苏辙兄弟两人各有所长,苏辙为人沉稳、低调;苏轼性格率真、豪放,

兄弟两人性格互补,心心相印。苏辙说,只有他的哥哥跟他是真正的知己。苏轼也认为,他的某些诗文,只有弟弟最了解其中的内涵。他们兄弟两人,不仅仅是骨肉情深,同时在诗文、交友以及对人生的领悟方面同样是挚友、知音。

  现实生活中,苏轼、苏辙两兄弟还特别善于通过写诗作文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理解、欣赏。苏轼这样评价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手足之爱,平生一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我这一辈子跟你做兄弟我还没做够,我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要跟你永远世世代代,永永远远地做兄弟!

  三、休戚与共 同舟共济

  最能体现苏轼、苏辙兄弟莫逆之交、生死与共的经典故事,莫过于“乌台诗案”了。

  “乌台诗案”是一起典型的文字狱。公元1079年,时任湖州知州的苏轼被人诬陷,钦差奉旨准备缉拿苏轼回京问罪。此时,正在河南任职的苏辙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在骨肉亲情与严刑峻法之间,苏辙将个人生死于不顾,他马上派人星夜快马,把这一噩耗告诉了蒙在鼓里在湖州的苏轼,后来苏辙因此被贬到。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后,平日里的好友人人自危,纷纷躲避,只有苏辙无私地向哥哥伸出援助之手。他将哥哥的家眷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上书神宗皇帝,愿免去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据说神宗皇帝听说了苏轼苏辙两兄弟生死之交的故事,动了恻隐之心,赦免了苏轼的死罪,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北宋朝廷里少了个一品大员,而中国文学史上则脱胎换骨成就了一位旷世奇才——苏东坡

  苏轼晚年被贬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苏辙负责照顾。苏辙为官清廉,再加上因为兄长的缘故牵连被贬,日子本来就不富裕,还要养活两家的人,日子异常艰难。可他为了哥哥及家人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谁说亲兄弟之间必有一争?谁说文人必定相轻?苏轼与苏辙兄弟情谊之深厚,世所罕见,他们的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故事感人肺腑,惊天地泣鬼神!

  兄友弟恭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苏轼、苏辙两兄弟堪称楷模!他们相伴、相亲、相知,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亲密的兄弟,他们亦师、亦友,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是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知音!

  作者简介:

  张玲,济宁日报社高级记者,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年。先后在《济宁日报》、《大众日报》、《法制日报》、《散文》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新闻稿件数千篇,散文数百篇,并多次荣获市、省、国家级奖励。1999年,山东省出版社为其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集《明珠耀阙里》;2000年,中国作家出版社为其出版散文集《翻阅生命》;2017年4月,其散文《母爱无言》荣获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17年10月,其散文《追逐幸福》荣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2018年11月,其散文《终生为奴》荣获2018年度全国诗歌散文大赛银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