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图语写作(29)|高温炙烤下

晓露发出了一张图语写作图示——中国地图上2025年7月14日的高温分布区域(不知为什么,怎么也上传不了图片),37-40度的高温,红红的一大片,炙烤着这些区域大地上的人们,虽然现在已是8月,业已立秋,但气温似乎没想给一点儿面子,秋老虎的威力不显示显示,唯恐大家不知老天的威力。

据资料显示,夏天温度越来越高,是因为全球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自然气候周期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起辅助作用。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吸收地表辐射热量并阻止其向太空散失,加剧温室效应。数且升温速度一直在加快。污染治理减少了部分反射阳光的硫酸盐颗粒,“遮阳”效应减弱,进一步暴露真实升温趋势。

城市化进程中,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吸热能力强,绿地和水体减少,导致城市白天吸收更多热量,夜间释放缓慢,城市气温显著高于周边郊区。

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现象改变着全球气候模式,推高夏季气温。

太阳黑子和日冕物质抛射等活动也在加速厄尔尼诺发展,间接影响海水温度和全球气候。

极端天气事件与大气环流异常。全球变暖导致热浪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叠加副热带高压、热穹顶效应等,进一步推高夏季气温。

海洋吸收了全球约90%的多余热量,海水变暖加剧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北极海冰减少后,深色海洋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形成升温反馈。

森林砍伐减少蒸腾降温作用,农田灌溉改变局部湿度,均可能影响体感温度。

所以,近几年,气温像是脱缰野马般肆意攀升,地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愈演愈烈的高温戏码背后,是大自然无奈的叹息,也是人类自己谱写的矛盾篇章。

邢襄大地在红色片区之内,整座城市至目前仍然笼罩在一片炽热之中。

柏油马路被阳光炙烤得软塌塌地泛着光亮,似乎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沥青焦灼的味道;树枝垂着脑袋,蝉在树上有气无力地鸣叫着。

走在滚烫的街道上,行人的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树荫下的长椅空无一人,偶尔有身影匆匆走过,也都是打着遮阳伞、戴着冰袖,一副全副武装的模样。

空调外机都在嗡嗡作响,真担心电力供应不足,排出的热风与室外的高温相互较劲,最后形成合作融合之势。

图书馆成了最受欢迎的避难所,人们聚集到一起,不分男女老少,依然难逃闷热的命运。学生们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书本翻动的声音都比往常慢了许多。高温像块无形的大石压在每个人心头,让整个世界变得慵懒而迟滞。

在这令人窒息的酷暑里,总有人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生命的活力。

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刚刚刺破夜幕,达活泉公园门口便响起欢快的音乐声。那是一群晨练者的集结号,他们身着飘逸的舞蹈裙装或轻便的运动服,随着节奏舞动身躯,全然不顾周遭蒸腾的热气。

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襟,却没有浇灭心中对舞蹈的热爱。

我便是其中一员,当双脚踏着熟悉的舞步,所有的燥热仿佛都被抛诸脑后,手臂扬起弧线,腰肢扭转灵动,每一下舞动都像是向太阳发出的挑战书。

舞蹈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有身材矫健的运动健将,也有体型圆润的家庭主妇。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各异的生活背景,却在此刻因共同热爱汇聚在一起。

舞蹈音乐声穿透灼热的空气,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汗水留在脸颊,顾不上擦拭,滴落在地面瞬间蒸发,不一会儿即化作水雾,好像他们澎湃的热情,弥漫在清晨的空气中。

有人说,他们是舞痴,放着清凉的房间不待,偏要跑到户外受罪。这些人不懂,酣畅淋漓的感觉正是对抗高温的最佳武器。

当他们纵情舞动时,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血液加速流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清醒头脑。更重要的是,这份坚持证明:即便环境恶劣,只要心中有热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那些看似疯狂的晨练背后,实际是对生活最真挚的态度——永远保持向上成长的力量。

每天一个半小时,收拾行囊离去,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头发也凌乱地贴在额头上,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他们知道,明天太阳依旧会准时升起,温度可能更高,可那又怎样?

生命本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狂欢,与其被动承受苦难,不如主动创造精彩。或许这就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时应有的姿态:既敬畏自然规律,又勇于突破自我局限。

每天锻炼结束,我走在公园外的沥青小路上,轻轻擦拭着脸上的汗水,心中充满感激。

感谢这难熬的高温,教会我坚韧不拔的道理;感谢志同道合的舞友们,陪伴我度过一个个挥汗如雨的早晨;更感谢自己始终未曾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在这个日益变暖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踏着轻快的步伐,跳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旋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