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事实上,读者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作者要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该读者开口了。”但是“在一般的交谈中,必须双方都很有礼貌才能进行得很好”这里的礼貌是指“遵守思维的礼节”。
※受教是一种美德
“受教通常与卑躬屈膝混为一谈。”然而,“受教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当一个读者主动地阅读完一本书,“能运用独立的判断力,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水准普通,也够格评论一本好书的。培根曾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正如塞万提斯说:“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的。”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因此,当读者认真主动地阅读完一本书是有权利去评判它的,我们要遵循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迷信权威,但要尊重客观事实,评判时做到有理有据。
※修辞的作用
“修辞有很多用途。我们通常认为它与演说或宣传有关。但是以最普通的意义来说,修辞和人类的沟通有关。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在读者或听者的立场,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在作沟通时,接受的一方对自己所听到的要有回应,还要注意到对方背后的意图。同时,你还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这一章所讨论的三个规则在一起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即暂缓评论,这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表示“你还没有被说服,如果一本书你只读了一部分”或者“一本书跟作者其他的书有关,必须看了那本书之后才能完全理解”这就有必要暂缓评论了“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便不同意也是无礼。”因此,在阅读时我们会需要暂缓评论以获得正确的认识能够客观地评论。不只是阅读,只要是你不够了解的都是需要暂缓评论的,比如一个热点事件,当大家都在一边倒地口诛笔伐时,如果不够了解事件的原委就需仔细了解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再评价,不能盲目从众。又比如一个社会问题,当大家都在讨论它的弊端而你又不够了解时,你是否能够在足够了解这一问题后看到它的好处呢?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我们“要学习的是真理”我们应在对话中增进知识。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你知道或怀疑自己是错的,就没有必要去赢得那场争辩。有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然而即使赢了也是胜之不武,因为“作者也不在现场为自己辩护”。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与作者置于两个对立面,我们应抱着被说服的态度去读一本书,尝试用不同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读者基本的兴趣是书籍本身,而不是作者本身,读者要将真正的知识与他个人观点以及作者个人观点作出区分。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争议是教导与受教的一个过程,任何事都不只是一个观点问题。如果沟通是为了增进知识,应该准备好改变自己的想法。”世事无绝对,很多事情、观点并不是非黑即白。在争论时不妨带着一颗受教的心。
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
“一个读者所能说的第一件事是他读懂了,或是他没读懂。事实上,他必须先说自己懂了,这样才能说更多的话。如果他没懂,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回头重新研究这本书。在第二种难堪的情况中,有一个例外。“我没懂”这句话也可能本身就是个评论。但下这个评论之前,读者必须有理论支持才行。如果问题出在书本,而不是读者自己,他就必须找出问题点。他可以发现这本书的架构混乱,每个部分都四分五裂,各不相干,或是作者谈到重要的字眼时模棱两可,造成一连串的混淆困扰。在这样的状态中,读者可以说这本书是没法理解的,他也没有义务来作评论。”
※偏见与公正
“现在我们来谈谈你读懂了一本书,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状况。要作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第一点,争辩时不带情绪;第二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第三点,化解盲点,尝试不偏不倚。”
※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第四个问题区别了讯息与理解之间的差异。如果你阅读的读物是以传递讯息为主,你就要自己更进一步,找出其中的启发性来。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就像霍布斯所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不可否认,许多作品值得我们精读,但是“一个好读者懂得依照一本书的特质,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阅读”。精读是提升阅读的深度,能够提高阅读的质,略读能拓宽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的量,我们需在阅读专业领域或者自己喜爱的领域的书籍时进行精读,提高自己的深度,但是略读同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