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在感受和真实需求能被父母看见并积极及时回应,精神上独立、情感上丰盈、思想上自由,拥有安全感、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孩子,物质上如何满足都是惯不坏的。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在于父母用物质上的满足,来逃避和弥补对孩子在精神、情感、时间、思想上的滋养、交流和陪伴。导致孩子问题的,不是物质上给予多了,而是精神和情感给予太少了。
对于孩子的需求,建议父母能满足就满足,不想满足或没能力满足就直接告诉孩子,而不要去否定孩子提出需求和愿望的权利,指责孩子的要求和愿望是错的。需求和愿望本身是没有对错的,一个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都不敢表达的人,是没有勇气和能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的。父母要做的只是要教会孩子用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愿望,而不是去否定和压制。即便不能及时积极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愿望,至少我们要秉持同理心,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接纳,感受上的认同。情不通,则理不达。
那些总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的父母,可以静心问问自己到底在恐惧什么,是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和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被触动,还是内在的匮乏感和自我禁锢让自己无法承受生命的丰盈和自由?
马斯洛提出了人需求的五个层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孩子成长中每个阶段的身心需求是不同的,而此一阶段的充分满足,是下一阶段得以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总担心孩子一被满足就被惯坏,恰恰说明我们做父母的自身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生命力不足,真正需要完善、提升和丰富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合十][抱拳][抱拳]